革命纪念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弘扬革命精神、宣传革命文化而开展的。行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纪念馆更应该责无旁贷地高擎起革命文化大旗,努力打造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阵地。
纪念馆做好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宣传教育是历史使命和时代重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弘扬革命精神是纪念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指示的实际行动,是政治意识的具体体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革命文化的宣传和革命精神的弘扬。作为宣传中华民族抗争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主阵地的中国纪念馆,应该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要高擎起革命文化的大旗,做好红色历史的研究、展示与宣传工作,充分发挥纪念馆宣传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观、党性教育的主导力量和引领作用,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纪念馆应该成为正确宣传中共党史、抵制不良思潮的中坚力量。
作为展示、宣传、研究中共党史的中国纪念馆人,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拿起宣传教育这一有力武器,正本清源,发挥正确宣传历史的作用,担负起还历史于本来面目的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中国纪念馆应成为正确宣传和展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的主阵地,坚守文化阵地,占领精神高地,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弘扬正能量,以革命精神的传承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纪念馆是开展党性教育生动有效的课堂。
纪念馆在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初心使命、党史学习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党员纷纷走进纪念馆,参观展览、聆听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上党课等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竞相举办。了解中共党史,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范,汲取革命精神养分,给纪念馆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纪念馆需要充分发挥好党史宣传和党性教育的前沿作用。深挖英雄烈士、红色文物、革命历史背后的故事,用具有丰厚历史底蕴和精神内涵的革命文化熏陶思想、滋养心灵,使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的精神血脉,发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作用。
纪念馆的创新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
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走进纪念馆,了解历史,拓宽知识面,接受艺术熏陶,增加文化底蕴。纪念馆已成为一个地区甚至省和国家的文化地标,成为了解历史的一扇窗户。
纪念馆应通过革命精神的宣传,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继承革命精神,凝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勠力前行。
新时代中国纪念馆人需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纪念馆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要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看待中国纪念馆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中国纪念馆人要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大局,扎实做好新时代革命文化宣传工作。中国的纪念馆基本上都是革命纪念馆,主要是宣传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政治性较强。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使中国纪念馆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纪念馆的征集、考证、编辑、研究、成果等传播得更快更广。要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切实强化阵地意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中国纪念馆要发挥“涤荡心灵”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用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面对革命文化日益重视的当下,紧紧把握有利契机,实现各项工作的发展与提升。
近年来,我国在革命文化的宣传和革命精神的弘扬方面,旗帜鲜明,导向明确。国家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革命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等,国家领导人亮相纪念馆,使纪念活动升级为国家行动,带动社会各界走进革命纪念场馆,追忆历史,缅怀先烈。《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落地,体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革命文化的高度重视,对中国纪念馆的高度关注,更为纪念馆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动力,也提供了无限机遇,同时对纪念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纪念馆人来说压力与动力俱增,挑战与机遇并存,要牢牢抓住有利契机,深刻领会党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实质,掌握国家发展革命文化的倾向性政策。特别是《意见》的颁布,更为中国纪念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引领纪念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加大对文物的征集、保护与研究力度,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诠释传播。
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他们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国家、人民永远的宝贵财富。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拓展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的有效途径,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讲好中国故事。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着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修复和展示传播,着力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纪念馆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改革创新,在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等方面实现提升和突破”。
改进场馆服务设施,提升陈列展览内容和形式,做大做强阵地教育。
对于纪念馆而言,革命历史不单单停留在书本里,要通过照片、文物、文稿等实物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历史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纪念馆担负着利用各种展示手段,再现我党走过的艰难历程、创造苦难辉煌的历史使命。陈列展览是纪念馆的重要业务工作,也是一门不断推陈出新的学科。首先,在撰写陈列大纲时,对历史及历史人物要准确定位,政治站位要高,并将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展览之中,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其次,要按照现代陈展的需要,不断改进陈列形式,选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展示手段,选用新材料、新手段、新技术、新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为主题服务。同时,要做好馆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加纪念设施,扩宽参观线路,服务功能设计富于人性化,让观众在了解革命历史、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能够受到启迪和教育。
创新宣教形式,注重宣传实效,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
宣传教育活动是纪念馆文化产品的一种输出形式。因其方便快捷、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可选择性等优点,为广大群众接受,也是纪念馆除阵地讲解之外,需要积极开拓的宣教模式。
目前各地红色家书诵读、红色研学旅行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红色宣传活动强调“以弘扬革命精神、继承革命文化为核心”,“依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寓教于游,让游客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领略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纪念馆应集中专业人员,精心设计开发系列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宣教活动,注重宣传效果,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开展活动,同时将革命文化与教育、旅游等行业有效结合起来,使革命历史家喻户晓,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凝聚成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力量。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纪念馆人要讲好革命故事,打造宣教阵地,吹响新时代革命文化的号角,实现各项工作的跨越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