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杨逸尘报道 12月24至25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古代都城及城市考古新发现交流研讨会以线上形式举办。会议旨在为考古一线发掘和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向社会公众宣传我国古代都城及城市考古研究的新进展、新收获。
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委会主任朱岩石在致辞中表示,各朝代的都城和城市遗址都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物质文化载体,出土的遗迹遗物代表着当时文明发展水平。经过几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古代都城与城市考古逐渐形成了有计划、长周期、多学科合作、现代科技不断应用的特色方法,摸索出了一套从勘探、发掘到研究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颜一平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南京文物考古工作进行了考古前置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南京城市考古工作新成果层出不穷,近年考古发现的西街遗址、石头城遗址、明故宫遗址、明外郭遗址等,对于探讨南京的城市发展史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南京作为都城的发展史也逐渐明晰。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张生在致辞中回顾了南京大学考古学科发展历程,介绍了南大考古学科建设成果,表达了对南大考古未来的展望。
来自全国的数十位考古工作者通过32场学术报告介绍了古代都城及城市考古的新发现,以期充分发挥都城考古工作在中华文明探源、中国都城发展史、古代都城规划与布局等研究领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