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草原,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草原类型以山地草甸和热性灌草丛为主,是中国南方高山牧场的典型代表;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老山界”所在地,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江战役旧址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红军岩、高山红哨旧址。2022年8月,入选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的第一批“红色草原”名单。
草原海拔1500米至1700米,地形开阔,坡度缓和,地域广阔。地貌结构多样,草场、湖泊、河流、峡谷、瀑布、奇峰、绝壁、森林自然资源禀赋良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春至遍山皆青、夏时凉风习习、秋季雾霭满山、冬令玉树琼花,景致美不胜收。境内有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高山——老山界,因陆定一的同名散文《老山界》闻名天下。
南山草原湖南境内设有湖南省南山种畜牧草良种繁殖场,总面积为152平方公里。拥有国有草场23万亩,已开发改良人工草山10万余亩。
南山草原广西境内设有龙胜南山草原景区管理处,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建有3万多亩人工草场,并有自然草山8万多亩。
早在1934年8月,红六军团作为先遣队即从广西资源县进入南山草原,翻越南山的大坪、板栗坪、决支坪、玉河溪、青塘界北上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从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中央红军先后突破敌人在赣、粤、湘三省边界设置的三道封锁线,由湘南抵近广西北部,兵临湘江。红军将士满怀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崇高精神,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是红军长征出发以来最壮烈一仗。
1934年12月上旬,血战湘江的红军翻越老山界进入南山草原等地。红军在途经南山的长征路上广泛开展群众工作,红军首长和政工干部亲自上门拜访少数民族老人、头人、向导,与他们谈心谈话,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第一次深切了解党和红军的民族政策和政治主张,得到了群众广泛支持和拥护,为红军在通道县向西转移赢得宝贵时间,同时也为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提供极其重要的经验。
南山草原现有红军长征文物资源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楼、审敌堂,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岩、红军桥,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红军长征路遗迹(老山界红军路为文物本体构成之一)等。
1963年6月,广州军区在南山高空气象站的旧址上建立哨所,全称为“中南某部国防防空所”。1969年10月1日,时任哨所指导员周宜珍作为哨所代表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哨所因此被中央军委誉为“高山红哨”。1978年裁撤。2003年7月,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高山红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山红哨旧址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广西南山草原有关管理负责同志指出,强化退化草原修复建设,加大景区建设力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深入挖掘红军长征过南山的历史故事,依托红色文化遗迹,推出“长征体验游”“红绿结合的长征历练游”,依托南山自然资源,整合红色文化,建成南山革命传统教育、干部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实现旅游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促进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张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