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一年来,广东省文物局强化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抢抓机遇、狠抓基础、团结奋发,以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广东水下考古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筑牢广东水下考古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条例》为纲,努力塑造广东水下考古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扎实推进水下考古的广东实践。2022年4月,高规格召开全省文物考古工作会,传达《条例》等国家最新文物保护利用政策。2022年8月,广东省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条例》,全力推动广东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高质量发展,结合岭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
二、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广东水下考古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近期,广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的意见》《广东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实施方案》《广东省“十四五”考古工作实施方案》系列政策文件,围绕重大项目和基础工作,锚定各阶段工作目标,细化年度工作任务,扎实做好水下考古调查、勘探和水下考古成果挖掘、整理、阐释,有序推进水下考古重点工程项目,做强做优水下考古,推动文物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动能,持续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广东省人民政府还将与国家文物局签订关于推动广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央地共建文物事业新高地。
三、狠抓重大项目,激活广东水下考古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推进“南海Ⅰ号”考古发掘,落实“南海Ⅰ号”沉船船体及出水文物2023年工作计划,打造“南海Ⅰ号”世界级考古品牌。推动启动“南澳Ⅱ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探索海底沉船遗址精细化水下考古发掘新模式。加快建设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系统性谋篇布局全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预计2024年可投入使用。稳步推进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馆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物样板工程。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省内已有9个城市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广东力量。
四、加强多方协作,形成广东水下考古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广东积极派员参加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开展的水下考古项目和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不断提高水下考古实操技能,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水下考古人才队伍。做好配合省内涉海基本建设及抢救性水下考古调查,在江门、阳江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等工作。围绕“南海I号”以佛山南海区相关窑业考古调查发掘成果为基础,开展广东海洋贸易性质窑业考古研究,相关学术成果引起业界关注。联合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考古创新团队开展海洋勘察设备研发试用。
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广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全省水下考古工作,深刻把握水下考古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加速推进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夯实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坚实基础,开辟广东水下考古工作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