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记》:唱出工人阶级的自豪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张贝伊

image.png

1921-1930年间,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江西萍乡安源地区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留下了一批充满红色记忆、承载安源精神的革命文物,《劳工记》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劳工记》(又名《罢工歌》),创作于1923年,是20世纪20年代在安源工人中广为流传的一首长篇叙事歌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珍藏的《劳工记》手抄本共两本,均于1925年手抄而成,左开竖排版,毛笔书写,字迹工整,内容较全。《劳工记》每两句一韵并排成一行,全文共840句,约6000字,采用江西萍乡春锣调子演唱。

这首歌谣以1922年9月安源工人大罢工革命事件为中心,真实而生动地叙述了安源工人运动的兴起发展过程,表达了工人阶级投身革命的自豪与信心。歌谣记叙的内容,都是工人的亲身经历,所描绘的人物,都和工人群众紧密相连。

安源的矿业工人伴随着1898年萍乡煤矿开办而产生,在旧中国,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与压迫。工人不仅大部分工钱被迫存入矿局不得兑现,还经常遭到职员、工头的毒打和谩骂。总监工王洪卿,每月克扣工人工钱3000多元,超过其正常薪资的七倍。而矿工许焕文却因工钱无法兑现,被逼丢下妻子儿女投河自尽。歌谣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工头压迫工人的情景:

东平总管三胡子,压迫工人如狼虎。号名叫做王洪卿,打仗势力压工人。压迫工人太无理,个个手拿棍一根。有点不知他的意,受打受气真闭气。他把工人当牛马,不由分手瞎打人。

歌谣道出了总监工王洪卿的残暴毒辣,苦难深重的安源工人日夜盼望着能找到一条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光明道路。直到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先后来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安源工人的生活才改换了天地,歌谣中唱到:

有个英雄天下少,名号能至李先生。出洋俄国转回程,年纪只有二十四。祖居湖南醴陵住,他从长沙到萍乡,要救工人出劳墙。工会湖北来办起,劳动工界结团体。总主任选李能至,刘少奇管窿外事(窿外主任)。路局主任朱少连,个个办事当青天。

1922年9月14日,闻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工人停止做工,冲出矿井,“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响彻天际,工人代表刘少奇为了维护工人的利益,不顾生死只身前去与路矿当局谈判。《劳工记》中唱到:

少奇同志好胆量,我往矿局走一趟。代表全体众工人,见机而作把事行。工友不必顾虑我,这次非我去不可。若凡我不去接头,恐难达到这要求。明知山中出猛虎,岂肯贪生又怕死。偏偏要向虎山行,贪生畏死枉为人。

唱出了刘少奇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最终在共产党人和工友们的英勇无畏、齐心奋斗下,安源大罢工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1922年9月18日下午,安源工人隆重集会,庆祝罢工胜利。歌谣中唱到:

今天下午把会开,路矿工友一起来。开会就是十八号,路矿工友都来到。两边赞(站)了许多人,等候先生到操场。先生来到讲台上,台下之人纷纷乱。巴掌一响莫做声,工友听我说原音(因)。万众工友齐领会,并无一人把话议。重头侧耳听规章,先生开口说当祥(端详)。第一团体要结紧,团体就是工友命。我们工友算齐心,罢工胜利果然成。

《劳工记》唱出了安源工人第一次取得革命斗争完全胜利的自豪与喜悦,提振了革命的自觉和信心。叙事的内容延伸到了1923年,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有人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整理,原作者虽已不可考,但它承载着十分丰富珍贵的史料价值和造诣独特的文学价值。1994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文物。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要继续发挥好包括《劳工记》在内的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1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