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华:展现浙江万年璀璨历史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8月29日盛装启幕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浙江省博物馆

奔腾钱江潮,壮观天下无。历经四年的建设,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以下简称之江馆)终于迎来高光时刻,于8月29日盛装启幕,对外开放。从西湖时代、武林时代一跃至之江时代,之江馆将以崭新面貌迎接各方来客。

之江大地,钟灵毓秀。为了积极推进文博强省建设,加快打造浙江文化高地,2019年2月28日,之江馆正式动工。新馆位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展陈面积32012平方米,建筑高度59.9米。之江馆为地上八层,地下二层,是之江文化中心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建筑,也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传、教育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文化空间。

丰富多样的“159”展览体系

据浙江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陈水华介绍: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展览策划以“思想高度、学术深度、人文温度”为原则,构建了“159”多样化的展览体系。

“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通史展,以时序为脉络,呈现浙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遗存和文明印记。一万年上山,稻作起源;五千年良渚,文明璀璨;两千年古越,精耕勤战;一千年两宋,东南乐土;一百年红船,辟地开天。一代代浙江人继承弘扬历史积淀的“浙江精神”,谱写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绚丽的“越地篇章”。

5个浙江文化专题陈列,从青瓷文化、海洋文化、宋韵文化、书画文脉和名人文化出发,解码浙江独特的文化基因;9个功能拓展和体验陈列,既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又兼备科技感和体验感。

全面上新,亮点纷呈

之江馆特色亮点云集,陈列布展时,在“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序厅将浙江万年百件大事记以“之”字形依次展开,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浙江一万年历史文化的高光亮点。

“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数字体验展”依托成熟科技手段,打造具有声光电多功能体验感的数字展览,让观众沉浸式体验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仪态和精神世界。

“宋韵”展厅中的四面亭将过溪亭、风波亭、放鹤亭、清照亭融为一体,分别展示《苏东坡屐笠图》《岳飞书“还我河山”》《林和靖孤山放鹤图》及清刻本《金石录》等实物,历经千年,闪耀至今。

此外,还有保国寺建筑模型、千工床万工轿、《剩山图》真迹陈列与沉浸式数字交感剧场、文人琴房等特色亮点,静候公众前来打卡。

“黑科技”云集,打造全新观展体验

为了让观众在博物馆拥有更加舒适的观展体验,让文物焕发光彩,之江馆“黑科技”满满。

博物馆吸引观众的最大亮点一定是陈列的展品。为了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完整地观赏到展品,之江馆所有展厅都运用了这一“黑科技”——低反射玻璃。低反射玻璃拥有极高的清晰度,减少光线干扰,大大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除此之外,面向观众,之江馆特推出中英日韩阿多语种“云上浙博”语音导览小程序,浙江省博物馆也是国内首家推出支付宝语音定位导览小程序的博物馆。为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之江馆还特别为团队讲解准备了骨传导耳机。之江馆将在国庆期间上线智能AI客服,以满足全国各地观众朋友们的咨询需求。

在新技术使用上,之江馆结合当前技术水平和已有工作经验,通过3D数字空间建模、数字孪生、实时云渲染等技术,围绕“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打造线上孪生展厅,为线上观众开启“云游览”互动体验,统一观众线上、线下参观路径,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观展体验和全天候文化服务,提高博物馆的亲和力。

image.png

双馆区蓝图谱写浙江华彩篇章

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近年来积极创新、不断发展。

陈水华表示,在未来的双馆区蓝图中,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以艺术为魂,弘扬山水共情、人文荟萃的“诗画江南”,之江馆以历史为脉,传承生生不息、赓续万年的“活力浙江”,共同谱写万年浙江的华彩乐章。  (浙江省博物馆)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4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