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弘扬少奇精神 立破并举打开传播局面——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新媒体宣传创新途径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聂勇 李艳珍

image.png

近年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始终以弘扬少奇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中心,在守正创新的轨道上不断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创立宣传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把少奇精神、红色文化与时代发展有机融合,持续扩大少奇精神的影响力。

策划:结合党史、国史重大问题与时事热点问题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系统完整地介绍刘少奇生平业绩的人物类专题纪念馆,与刘少奇思想生平、党史国史相关的文物馆藏丰富,有一级文物71件套,二级文物368件套,三级文物2385件套,一般文物14727件套,合计文物总数17551件套,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等藏品及资料为12364件套,文物藏品合计29915件套。丰富的馆藏为挖掘和宣传刘少奇思想生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光辉榜样”精辟概括了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神,强调他是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的光辉榜样,是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光辉榜样,是敢于担当、勇于创造的光辉榜样,是勤于学习、知行合一的光辉榜样,是心系人民、廉洁奉公的光辉榜样。

image.png

近年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以刘少奇思想生平为核心,结合党史、国史持续探索创新宣传路径。一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文保资料,深入挖掘馆藏文物、历史资料的史料价值和时代价值,突出刘少奇同志作为“五个光辉榜样”的崇高精神;另一方面,突破闭门造车的思想误区,关注刘少奇思想生平的传统文化传承、新时代的热点话题,结合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现有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10个平台的新媒体矩阵栏目特点,突出与受众的互动性和体验感,挖掘刘少奇生平思想的历史逻辑和时代价值。其中,秉承“传承红色基因 守护绿水青山”的理念,以党史学习、助残扶贫、节能环保、文博科普等为主题,融入传统文化、党史知识、刘少奇同志思想生平研发的“修养大讲堂”品牌获得广泛关注。

制作:突出刘少奇的人物个性与新媒体的平台个性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在宣传教育产品的制作中,始终围绕刘少奇同志的精神实质,突出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立体塑造刘少奇同志“可信、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

首先,打破人物形象片面化、知识传播片段化的传统方式,以人物成长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依归,还原人物形象的“血”与“肉”。在宣传产品的制作中,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尝试不同于一般歌颂伟人功绩的创作思路,转而将历史人物的抉择、贡献在历史背景中还原,使观众在了解史实的同时深刻理解历史发展背后的原因,从而对人物抉择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更清晰深入的认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符合逻辑的叙述让刘少奇同志的形象“可信”“可爱”“可敬”。其次,突出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创新宣讲形式。在打造宣传产品时,充分融合新媒体宣传媒介的特点,突破“讲”的单一形式,引入声、光、电等各种元素,把讲授与演绎、灌输与互动等方式有机结合,在便于新媒体传播的同时让受众如临其境、增强体验感。比如,近年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创作的双时空情景剧《走出炭子冲》,致力于还原少年刘少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如何从一个农家少年逐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将刘少奇同志的成长融合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并通过双时空情景剧的方式演绎出来,这种创新的方式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被多家媒体报道。

传播:融合传统媒体优势与新媒体优势

分众传播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理念,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始终以受众为核心推进新媒体宣传相关工作。根据使用新媒体平台的受众群体的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各类宣传产品,如针对机关干部、中小学生、专家学者等不同受众群体,制作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宣传产品,在纪念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同时设置基本陈列、优秀党课、微故事视频、连环画、研究数据库等宣传栏目。

同时,打破传统媒介为主导的传播方式,打造新媒体引领的全媒体宣传格局。以上党课、听讲解、“三送六进”为主,报纸宣传为辅的传播方式,不断探索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序迭代、纵深融合的宣传格局。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宣传产品,通过将其转化成视频、音频等便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形式,依托馆内资源构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新媒体运营矩阵,全面运用微信、官网、抖音、微博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另一方面,联合馆外资源,实现多平台联动宣传。与学习强国、星辰在线、掌上长沙等媒体平台多方联动,推荐具有代表性的宣传产品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活动,在扩大受众覆盖面的同时,增强与受众的互动、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比如,在线上同步进行红色文物故事演讲比赛,湖南省各区县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好评如潮;联合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出《共产党人刘少奇》《光辉榜样刘少奇》微故事系列视频受到广泛关注,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并分别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湖南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优秀作品一等奖。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赓续红色文化基因始终是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将持续秉承“守正”“创新”的基本理念,在守好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的文化主体性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辩证取舍、融会贯通,构建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全媒体传播的新格局。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5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