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化遗产研学优秀线路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中国文物报

image.png

信仰的力量——青年学习社线路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线路以纪念性建筑遗产和馆藏革命文物史料等红色文化遗产为载体,以青年为研学对象,聚焦18—30岁青年人群,运用“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通过聆听英烈故事、学唱烈士原创歌曲、演绎英烈故事,多角度、多形式让英烈走进青年内心世界;开发线上学习平台,变一时一地的参观为随时随地的口袋学习。线路由青年讲解员、高校志愿者为施教者,聚焦青年所面临的学业、理想等困惑,从雨花英烈的家书、故事、歌曲中寻找答案。

image.png

“常州地域文明探源”研学线路

常州博物馆

线路以常州博物馆“龙腾中吴——常州古代历史文化陈列”为依托,以青年学生为目标观众,以PBL为教育理念,设计了“寻根圩墩”“探美三星村”“解密寺墩”等3条线路,走进包括常州博物馆、圩墩遗址博物馆、三星村遗址考古工地、寺墩遗址考古工地在内的8家文博场馆、遗址遗迹,通过开展圆桌会议对话策展人,举办活动分享会与社教负责人对谈,跟随考古队领队参观考古工地、体验考古环节等丰富独特的活动,引导学生们深刻理解常州地域文明的外延和内涵。

image.png

“西湖寻宋”文化遗产研学游线

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

游线以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下辖的“西湖博物馆-苏东坡纪念馆-南宋官窑博物馆”为研学路径,聚焦西湖文化遗产,以“寻宋”为主线,将“西湖、苏东坡、南宋官窑”三大文化标识元素有机融合,推出“宋韵寻踪——跟着传统节日去研学”“西湖拾遗——跟着文化遗产去研学”“千古一人——跟着苏东坡去研学”“‘云’游西湖——跟着‘云’上博物馆去研学”四大研学板块,借助活动、课程、展览、新媒体、技艺研习等多样化的研学形式,打造多元、专业、系统的文化遗产研学体系,探索构建“学校、博物馆、家庭、社会、媒体”五位一体研学新模式。

image.png

“雕梁画栋 刀刻之源”研学路线

东阳市博物馆

东阳木雕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本研学路线依托东阳的优秀传统非遗文化——木雕文化,将教育与雕刻艺术相结合,将东阳市博物馆、东阳中国木雕城以及东阳木雕小镇相串联,以博物馆、展示馆、大师创作室等雕创空间为载体,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生活品质,涵养学生人格,提升学习、生活和创作能力,在专注力、耐心、精益求精和创新精神等方面有所提升,自主力、合作力等得到培养。

image.png

殷墟研学·文明寻脉之旅

安阳殷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

线路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殷墟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这里学生们不仅能够熟悉殷墟遗址和文物,掌握殷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培养对中华文明的敬畏和探索欲望,而且能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习考古方法和技术,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学习殷墟文化,全面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民族自信。

image.png

行走三镇 悦读江城

武汉博物馆(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

武汉博物馆以基本陈列“武汉古代历史陈列”和“武汉近现代历史陈列”为依托,设计了“行走三镇 悦读江城”系列研学线路,本着“讲好武汉故事 以文化自信传承城市文明”的宗旨,突显地域文化特色,结合中小学地方历史教材,让青少年在武汉三镇的游览行走间,品读江城故事,寻访武汉三镇的历史记忆。自推出以来,已在武汉市各区50余所中小学、大学及武汉教育电视台小记者团等青少年研学团体推广,受众达100余万人次(含线上直播点击量)。

image.png

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

咸宁市博物馆

线路以“追寻红色足迹 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以咸宁近代红色英雄人物为主线,依托咸宁红色文化史迹,以集体研学的方式,参观革命史迹,缅怀革命先烈、书写历史感悟、开展有奖征文等活动。线路串联通城秋收暴动纪念馆、黄袍山革命烈士陵园、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黄菊妈墓、通城县博物馆、何功伟烈士故居(何功伟烈士纪念园)等6个场馆,开设《鄂南秋收暴动》《黄袍山苏区的“红河”精神》《童心向党》《缅怀英雄母亲》《博物馆里的红色文化》《青年楷模——何功伟》等6节现场教学课程,集历史、政治、地理及爱国主义教育融于一体。

image.png

解码文化遗产·走进考古的世界

江门市博物馆

课程立足江门五邑地区的文化遗产资源,以活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白沙祠为中心,并以此为内核向周边地区文化遗产点延伸扩散,结合本土考古工地现场,设计常态化“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研学课程,帮助青少年通过参与研学活动体验真实的考古工作,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深化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课程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及普适性的特点,能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动态调整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创新研发课程文创及教具,拓展公众考古途径,更直观、生动、有趣地将考古及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及推广。

image.png

“去有风的地方 听历史的声音”

大理太和城遗址考古研学线路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线路依托太和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足于生态景观苍山“十九峰十八溪”的独特景观、传统村落——大理白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白族文化——典型的白族传统民俗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线路四大重要组成部分,完整展示太和城考古遗址文化面貌。项目拥有完整的研学课程体系,即考古营地课程、考古美育课程、文化遗产互动体验课程与教育旅游体验课程四大板块,秉持PBL“项目式教学理念”,通过整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秉持研、学、游相结合与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打造集考古实践、文化旅游、非遗体验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精品考古研学项目。

image.png

“大秦可考记”大秦主题研学线路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

该线路因史成径,以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遗迹、博物馆为径,立足陕西与甘肃两个秦文化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区域。以秦人东进之路为线索,以考古学为视角,从6个地区、6大博物馆、5大遗址、2个考古现场,10个巡礼站点,领略大秦威武的雄风。内容设置环环相扣,模块化课程、系统性学习、多维度体验、趣味性启发等四大课程亮点,将秦人700年来奋斗的路程,凝缩在这五天研学课程中。除了传统教学形式,特别带领青少年亲临考古发掘现场,体验考古相关工作。此外,设计开发系列研学手册并配以贴纸、文物胸牌等研学装备,利用过程性的学习任务和课后延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26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