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先行 科技助力——北京怀柔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开工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赵昀

“满弓扣箭,雄奇险要。”

北京怀柔箭扣段长城东起牛角边(顶),西至九眼楼,全长7850米。自2016年起,连续开展了四期保护修缮工程,总长度4520米。今年4月,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启动考古发掘工作,6月6日,该工程正式开工,计划于2026年11月底完工。

“这次我们将对箭扣长城117号敌台到122号敌台之间6座敌台,以及敌台间5段共915米边墙进行修缮。”站在120号敌台考古工作现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项目考古负责人尚珩指向西端的122号敌台告诉记者,那里就是大家熟悉的“正北楼”,是箭扣段长城的标志性敌台。

“先考古后动土”,秉承考古先行理念,这次保护修缮工程将会“慢慢修、慢慢考,发扬工匠精神,把工作做精细,不赶工期不留遗憾!”尚珩介绍,今年4月进场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是从121敌台开始由西向东进行的,相比以往采取了更多科技考古手段,包括植物、动物、材料、金属、环境等多学科均有参与。比如在环境科学方面,此次修缮涉及的敌台积土较深,考古会对埋藏较深的土进行发掘,复原当时的环境,研究当时有什么样的植被、生长情况如何,尝试为今后的修缮如何处理长城上的植被提供科学依据,更为细致地呈现出该段长城的历史信息。

image.png

image.png

北京市怀柔区文物管理所技术指导专家、工程师程永茂谈到,这期的修缮团队依然坚持“最小干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进行抢险加固。他说,这期修缮段落“路不陡,但最远,运料难,需要依靠骡子当运力,一上一下大约三个小时。”为避免出现考古和修缮施工脱节、中间空档期较长的问题,工程以“边考古,边修缮”模式,前后相序、配合推进。“这次考古与施工可以说是‘无缝衔接’。”程永茂非常欣慰地对记者说,新理念新模式加上他参与修缮长城近20年来行之有效的“五随”(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工法,他对五期工程顺利完成很有信心。

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也将继续开展全程数字化记录工作,项目全段均将纳入数字化记录中,在工程开工前、考古过程中、施工过程中、完工后进行数字信息采集、三维建模,为修缮工程留下全过程数字档案。据介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虚拟考古实验中心利用无人机和建模技术,已记录了152敌台各阶段的修缮变化,辅助保护修缮工作,实现科技助力长城保护的落地。

据了解,箭扣长城五期保护修缮项目是继二期工程后,第二次由社会力量参与的长城本体保护修缮项目,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基金会捐资支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城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长城保护局面已经基本形成。长城不只是一段段城墙,还有N种打开方式。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关注长城保护工作,当前,社会力量积极运用各类平台和互动形式,讲述长城故事、传播长城文化。自2016年起,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基金会合作设立长城保护公益专项基金,并发起“保护长城,加我一个”公募项目。近年来,以专项基金为平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在长城本体保护修缮、长城周边人文关怀、公众传播与倡导等方面发起了多个项目,让公众关注长城、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未来,各方力量还将密切配合,秉持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进一步营造全社会热爱长城、保护长城的浓厚氛围,推动长城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0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