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遗产传承水平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袁海晓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革命文物数量众多,红色文化积淀深厚。作为井冈山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阵地、主力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需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遗产传承水平。

坚持系统思维,把破解难题的过程变成提升保护水平的过程

2023年12月19日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要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深入领会,积极践行。

创新工作思路,破解预防性保护难题。坚持规划引领,以系统思维编制井冈山革命遗址旧址保护规划,并纳入井冈山“十四五”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红色旅游规划,有机融入交通路网、历史文化名城、全域旅游大格局,同时争取了三期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立项,潜心学习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项目经验,让井冈山的红“燃”动井冈山高质量发展。

创新工作机制,破解长效性保护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成立“红色景区安全治理党建联盟”,联合公安、武警、消防、医疗、气象、文旅等部门,强化日常保护。建设“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志愿消防站”,由政府出资购置大吨位的水罐消防水车在博物馆列装执勤,当地119接警调度平台与博物馆安防监控平台“合二为一”,形成统一调度指挥,集消防安保、理疗急救、维稳处突、志愿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保障中心。构建全链条文物保护管理体系。2023年7月,井冈山市设立两级责任单位和四级责任人,定期检查通报,包干实绩与年底考核工作挂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则由吉安市下发“六个一”包保制文件,构建起全覆盖、全链条的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的文物安全实践。将革命文物巡查职能纳入“全要素网格”,安排“红色网格员”巡查责任区域内的革命文物,实现每处革命旧址都有人就近巡查、定时巡查。构建常态化志愿服务网,征集革命文物“文保志愿者”和“宣传志愿者”,营造人人参与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image.png

创新项目建设,破解多维度保护难题。坚持“项目为王”,近年来实施了2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项目,制定可移动革命文物修复计划,打造红色基因库“云平台”,对国保单位、等级以上珍贵革命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三维建模,推动文物数据资源“上网入库”。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建设革命文物“三防”体系和安全监管平台,完成22处国保单位消安防工程建设。委托专业机构开展课题攻关,出版生土建筑修缮技术书籍,提炼红色标语修复案例及数字化保护的典型做法。

坚持联动赋能,把借智借力借势的理念融入综合利用的行动

打破固有边界,实施联动战略,融合之后的创新发展有利于革命文物活化利用。

借智深化研究,提升传承高度。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建设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理论研究、红色文化跨国别跨文化传播、革命文化宣讲与数字化实践等,在多学科、跨部门协同上走在先,致力打造国家高端智库、共建共享中心、学术和人才交流平台,服务全省、辐射全国、影响全球。

借力搭建平台,拓宽传承广度。推进井冈山“一馆九址”展览建设,更新传承载体。积极创作视频、动画、H5、手绘等多媒体产品,利用融媒体综合报道,扩大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宣传力,利用AR、VR、区块链、AI等科技手段,建设VR展览、AR眼镜观展和AI智能导览项目,发布数字藏品等。积极搭建与科研机构、社会力量之间的协同平台。2023年6月,井冈山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建,指导帮助井冈山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2023年10月,井冈山搭建企业与博物馆协同发展平台,开启“数字井冈山企业家园地”、企业家奖励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资金池等项目建设。

借势进行宣教,点燃传播热度。利用井冈山精神宣讲团、饶道良工作室等平台,开发“红色沙龙”“红歌大家唱”“广场上的思政课”等活动品牌、精品课程。2023年开始,井冈山与团中央联合举办万名大学生志愿宣讲井冈山精神活动,深耕大学生群体,持续积累影响力。2023年,共有31省650所高校的一万名在校大学生,以公开演讲、艺术展演等形式,先后赴310个市1250个县区,累计为百万人开展线下宣讲。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频频登上中国纪念馆热搜榜TOP10,进入海外影响力百强馆榜单。

image.png

坚持创新传承,把革命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革命老区发展优势

推动井冈山革命文物向红色教育延伸、向红色产业拓展,助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探索“革命文物+景点”模式,打造红色旅游样板。依托井冈山星罗棋布的革命旧址遗迹,积极开发红色游、古村游、生态游、研学游等“红、古、绿”旅游路线,打造红军部队上山“胜利之路”、五大哨口“拱卫之路”、黄坳行州“排头兵之路”等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开发黄洋界赏雪赏日出特色旅游路线,持续巩固井冈山“红色旅游首选地”地位。

探索“革命文物+教育”模式,打造红色教育样板。鼓励党性教育单位、红色教育培训机构、红色研学企业等,以资源联享、课程联创等方式,持续擦亮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品牌。“农民的一天”“红军的一天”、青少年军校的系列课程持续火爆。江西省红色教育培训管理规范由井冈山编制。2023年井冈山再获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全国旅游服务业标准示范项目、“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等。

探索“革命文物+产业”模式,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结合红色名村、产业名村、生态名村建设,大力发展红旅、农旅、文创、体育、康养产业,将革命旧址所在地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和地标。厦坪镇红米南瓜展示馆楼下展示、楼上加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仓、上古田、茶源和土岭等村在革命旧居旧址周边发展康养产业;下庄-行州-黄坳-光明一线,融合了红色文化与农业采摘、艺术写生、民俗风情、生态旅游产业,致富带动效益明显。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遗产传承水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让革命文物焕发时代新光彩。

(作者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6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