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与博物馆发展:广东省博物馆的探索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肖海明

博物馆是历史的承载者和文明的传承者,记录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具有显著的文化功能。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精神追求的要求不断提高,博物馆因文化功能的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前沿阵地和网络枢纽。当前,我国经济正在探索新动能,社会生产力也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变。博物馆如何更好地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双赢,是值得文博从业者思考的问题。博物馆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场域,也是丰富新质生产力形态的重要行业,广东省博物馆在新质生产力应用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智慧博物馆探索文博深度转型之路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做支撑。广东省博物馆入选国家文物局全国首批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的全新博物馆形态。目前,“广东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平台”高效管理30个应用系统,涵盖藏品管理、数字资源、项目管理、办公自动化、观众服务、新媒体、文创等博物馆主要业务。如境外观众预约通道开放工作,为外国观众和港澳台地区同胞提供方便的参观服务。在展览中大量使用数字化展示项目,如配合“焦点”展览开发动态宣传海报、VR虚拟展览、“外销画画室”裸眼3D装置、全景沉浸式投影空间交互体验项目、“虚拟策展人”小程序等数字手段深度诠释展览,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凭借智慧化建设的斐然成绩,广东省博物馆获批国内首个智慧博物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智慧博物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科创中心”围绕“文博+协同+创新”,建设智慧博物馆云数据中心,探索文博行业的深度转型之路。目前基本完成博物馆全业务的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包括广东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广东省博物馆数据融合分析展示平台、广东文化遗产知识图谱、智慧导览及空间管理系统、文物互动展示平台及专题数字展等多项成果。

科技赋能探索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领域创新的根本在于科技。广东省博物馆目前已建成面积达5100平方米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文物总医院”。

一是开展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与研究,成立全国首个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与研究中心,依托“南海Ⅰ号”“南澳一号”的20余万件出水文物,开展全程性文物保护工作,探索海洋出水文物保护与研究的“广东样本”。

二是岭南地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在库房和展厅配置充足传感器,确保温湿度。积极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文物劣化的微观机理和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精心养护馆藏文物、标本和不可移动文物。

三是借力科技大平台,实施“无人区”项目。广东省博物馆与“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大科学装置之首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合作,探索文物保护工作前沿技术。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联合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3家单位,共同开展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发展面向文物科技保护的中子散射技术”。项目完成后,将为探索文物微观世界提供一种新型的“超级显微镜”,成为文物保护与研究的有力手段。这是博物馆与新技术深入融合的一个范例,也是博物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新质生产力与节能博物馆建设

广东省博物馆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打造绿色博物馆,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探索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开展节能智慧化改造,对主要用能系统集中监控和运行优化。探索公共文化机构绿色低碳管理标准化试点工作。2024年,获评“绿色低碳公共机构”。二是针对相关试点内容和节能减排工作实际,构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机构绿色低碳管理标准化体系”,纳入标准体系的标准共计193项,实现博物馆职能全覆盖。同时,动态优化标准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提升。

一系列节能减排探索,除了为全国博物馆行业提供借鉴外,还为大型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启发,助力推动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广东省博物馆在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环保发展方面的探索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文化创意产业助推文博新质生产力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高度整合文化、创意、产业和行业的新兴业态,是博物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广东省博物馆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路径,赋能乡村事业发展。一是成立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罗坝镇分院),依托该平台开展乡村人才培养。二是推进“乡村文创工坊”试点工作,推出“流动博物馆联盟+乡村+企业”的模式,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组织文创与乡村振兴研讨会暨“对话·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沙龙,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专业咨询及智力支撑。

还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抓手,联合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创联盟”,推动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交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助推传统产业升级。与广州花园酒店、广州地铁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推出联名礼盒。还与白云机场、地铁、广州塔、新华书店和大型商超合作,将文创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值得一提的是,推出的智慧文创商店是首个“无人文创商店”,为观众提供便捷的消费体验。

“引擎”加速 人工智能拉动博物馆快速发展

新质生产力为博物馆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帮助博物馆驶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在文物保护修复、展览策划、公众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在文物保护方面,计划实施“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文物健康评测与保护利用”项目。项目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以往保护修复案例、文物保存环境等的全方面学习,提升文物保护、研究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此外,借助高精度视觉重建、智能化模型匹配和自动纹理映射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复制和存档,减少对原物的接触和损坏。这不仅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具象的文物展示,还有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传承。

在展览策划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对政策倾向、社会热点进行数据收集与智能分析,从而辅助博物馆进行展览选题、方案策划等决策工作。

在陈列展示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为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交互方式。观众可以通过虚拟导览、智能推荐等方式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展览中。

在公众服务方面,通过收集和分析观众的行为数据、兴趣偏好等信息,人工智能为每位观众提供符合其兴趣和需求的个性化展览推荐。大大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同时也有助于拓展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认知范围。

在文化传承方面,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为文化传承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利用AI技术进行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和融合,可以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新质生产力与博物馆行业关系紧密。博物馆是新质生产力创意灵感的激发者,新质生产力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广东省博物馆在拥抱新质生产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深入挖掘藏品、展览、文创等内部潜力,构建博物馆新质生产力资源池,促进博物馆与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最后,希望广东省博物馆的探索可以给其他博物馆以借鉴,共同携手新质生产力,实现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3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