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商城石棺墓补识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宋瑞

桑栎、陈国梁两位先生在《偃师商城几种丧葬习俗的探讨》(下文简称《丧葬习俗》)一文中对偃师商城部分特殊的埋葬习俗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桑栎、陈国梁:《偃师商城几种丧葬习俗的探讨》,《考古》2017年第4期)。其中就谈及偃师商城石棺墓的来源与性质问题,笔者学习后颇受启发,对其中的观点既有赞同也有不同看法,补识如下。

偃师商城有7座早商文化墓葬使用石块在尸骨周边围合或压在尸骨之上,《丧葬习俗》称之为石椁墓和覆石墓。《偃师商城》报告中明确指出1989ⅣT28M13棺不能确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偃师商城》,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01页),笔者同意发掘者的判断,因此认为将石椁墓称作石棺墓更为合适。鹤壁刘庄墓地也发现了石块围合尸骨、压在尸骨之上、立于尸骨头侧或脚端的埋葬习俗,分为完整石棺墓、“简化盖板石棺墓”、简化石棺墓三类,以此为准,偃师商城所见石棺墓就属前两类。其中完整石棺墓仅发现1座,编号1989ⅣT28M13。具有以下特征:墓葬四壁堆砌石块,石块大小比较一致,可能经过加工,尸骨底部无石块;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面积为2.16平方米,规格较高;仰身直肢葬,头向北;随葬品丰富,有铜斝、铜爵、石柄形器、石匕、涂朱圆陶片、陶鬲、陶簋、陶盆、陶尊等;长方形腰坑,坑内葬有头向北的狗骨。

“简化盖板石棺墓”有6座,其中M14、M17、M27、M28、M29位于1989ⅣT28K1内,报告称之为祭祀坑,K1又被1989ⅣT28M13打破(如图)。M14、M17开口于①层下,M27、M28开口于②层下,M29开口于③层下。前两座有墓圹,后三座均位于K1西侧边缘。总体特征:头、肩、腹、膝盖、脚、臀等部位覆有数量不等的石块;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俯身屈肢葬、侧身直肢葬,头向有北、东、南三个方向;前两者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葬面积小于1平方米,后三者为“灰坑葬”;后三者尸骨有捆绑现象、还有猪骨和石块;前两者随葬有盆、蚌刀,填土中夹杂大量碎陶片。

1989ⅣT28M21位于K1南部路土层中,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仰身直肢葬,头向北,无随葬品。墓葬面积0.65平方米,腹部压有石块。

《丧葬习俗》中指出“使用石质葬具和覆石葬俗尽管不是下七垣文化独有,但它们在下七垣文化中既已出现,说明偃师商城的人群与下七垣文化有着相当的渊源。”所以在《丧葬习俗》的作者看来,偃师商城的完整和简化盖板石棺葬皆源自刘庄墓地。因此,有必要与鹤壁刘庄石棺墓进行比较分析。

《鹤壁刘庄》报告界定了11座石棺墓,若按原报告标准重新界定,当有16座(河南省文物局:《鹤壁刘庄——下七垣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12年)。完整石棺墓仅M145一座,自然砾石竖向围合而成,棺顶置有象征棺盖的四块石块,尸骨下无石块。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单人仰身直肢葬,头向北。墓葬面积1.67平方米,随葬1件陶鬲。与偃师商城完整石棺墓相比,二者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石块四周围合、尸骨下无石块、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仰身直肢葬、随葬鬲等,就完整石棺墓来看,偃师商城确实继承了刘庄的不少因素。所以《丧葬习俗》一文得出偃师商城人群与下七垣文化人群有着相当渊源的认识是有道理的。不可否认的是,二者的区别也是存在的,其中偃师商城不仅石块有可能经过加工,而且还随葬青铜器、有腰坑和葬狗,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样才能够匹配墓主人较高级别的身份与地位。

再看“简化盖板石棺墓”,刘庄的特点:石块覆于头部、上半身、下肢、脚部等;以俯身直肢葬为主,还有仰身直肢葬;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东或北;墓葬面积大小不一,最大者3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多在1平方米左右;部分墓葬有随葬品,鬲、罐等。与偃师商城K1中5座同类墓相比,有相似之处,例如尸骨上压石块(头部、上半身、脚部)、竖穴土坑墓、仰身直肢葬等。但差别更为明显,刘庄“简化盖板石棺墓”位于整片墓地的规划之中,不见捆绑尸骨的现象,周边无祭祀坑,属于正常埋葬。而偃师商城该类墓是在祭祀坑之中,属于祭祀仪式的一部分,捆绑尸骨形成俯身屈肢和侧身直肢的葬式,显然是非正常死亡和埋葬。特别是M27、M28、M29没有墓圹,前两者还与猪骨及头盖骨处于同层,这当是某次祭祀的遗留。由此可见两地该类墓性质不同。

再看1989ⅣT28M21,与刘庄“简化盖板石棺墓”相比。二者的共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仰身直肢葬,头向北,后者墓葬面积0.65平方米,腹部压有石块。差异则是M21埋葬于路土之下,《丧葬习俗》认为与北侧祭祀坑的迹象类似,因而也与祭祀有关。所以从“简化盖板石棺墓”来看,刘庄与偃师商城并没有传承关系,因为二者性质不同,即刘庄为正常埋葬于墓地内的墓葬,而偃师商城则是祭祀遗存,这是最根本的区别。那么偃师商城这类具有祭祀性质的“简化盖板石棺墓”来自哪里呢?笔者认为源自海岱地区岳石文化的可能性比较大。

山东长岛大口遗址的岳石文化“简化盖板石棺墓”与兽骨坑相毗邻,发掘者指出具有祭祀性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长岛县砣矶岛大口遗址》,《考古》1985年第12期)。石块多压在头、胸、腹、股、腿、脚等部位,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式有仰身直肢、侧身屈肢、侧身直肢、俯身葬等,头向东为主,还有北,墓葬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无随葬品。兽骨坑多为椭圆形,以葬猪为主,少用狗,部分坑内兽骨用石块压着或铺设多层积石。这种情况与偃师商城相类似:坑内或临近区域有“简化盖板石棺墓”;葬式有仰身直肢、侧身直肢和俯身葬,头向东、北;坑内葬猪和放置石块;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无随葬品。总体来看,二者不仅有相同的性质,即祭祀功能,而且在基本特征上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笔者认为偃师商城所见该类墓无论是性质还是基本特征,源自岳石文化的可能性都很大。由于目前相关发现不多,关于后者传入中原的方式和路径等问题还难以厘清,这有待今后考古工作的开展才能逐步解决。

本文以偃师商城石棺墓为切入点,将其分为完整石棺墓和“简化盖板石棺墓”两类,补充论证了两类墓并非来源于一地,其中完整石棺墓确实如《丧葬习俗》所言源自鹤壁刘庄的可能性较大,而“简化盖板石棺墓”很可能源于岳石文化,而非鹤壁刘庄墓地。就石棺墓而言,当是两种文化在偃师商城交汇、融合的结果,丰富了早商都邑的丧葬习俗、推动了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

特别是岳石文化中祭祀因素的传入,显示“夷商联盟”灭夏后继续保持着联系。在张光直先生看来,商人从先商文化中继承的陶器代表平民阶层,代表上层阶层的因素当来自于东部夷人(张长寿:《张光直和中美在商丘的合作发掘》,《四海为家——追念考古学家张光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41-48页)。偃师商城具有祭祀性质的“简化石棺墓”源自岳石文化或表明张先生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他文化的作用。应该说商文化正是多元文化因素(或人群)碰撞、交融、创新从而构成的一体,铸就了辉煌灿烂的商文明。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66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