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进行时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陈颖航

近日,媒体团跟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东北地区的文博机构,感受东北文博事业的创新发展。

出了山海关,踏入东北大地,被沃野千里的夏日景致所吸引。走入东北地区的文博机构,更被文博人的热情与干劲所感染,大家谈论着文物事业迎来的好机遇、文物事业改革探索的新路子,他们的言谈话语充满着自信与紧迫感。

“一个旅顺口,半部中国近代史”,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文物价值独特,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伟大复兴的百年沧桑。丰富的文物资源中,驻军单位管理使用的文物占比较大。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6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辽宁大连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名列其中。旅顺口在文物主管部门和军队的协同指导下,央地联动,开启了为期3年的军民融合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践。

示范区创建遇到的首个难题是文物产权分属军队和地方。为此,当地创新推出军队文物“一责两权”制度,探索出资产转化和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在制度保障下,示范区还想出了不少实招,例如,针对部队闲置、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重点文物建筑,建立“公益项目委托模式”,将管理使用权移交地方政府统筹保护利用,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将军产文物用于地方开展公益项目建设,地方文物部门承担文物保护、“三防”工程、展示利用等工作,实现军地共保共建、共用共享。

针对不同权属文物,当地政府建立“政府协助保障模式”“公益项目委托模式”“市场主体运营模式”三种保护利用类型。如将修缮后的旅顺实业学校旧址挂牌成立“太阳沟文创中心”“中国故事大赛展演基地”等,成为集展览展示、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场地。“像旅顺实业学校旧址这样的文物建筑还有南子弹库旧址等,它们都属于驻军单位权属的文物保护单位。下一步将以‘委托’或与相关机构合作的方式建设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旅顺太阳沟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王贵民介绍说。

image.png

示范区通过一系列让文物活起来的举措,带动着大连建设成为北方重要的研学基地。据统计,2023年旅顺口区接待游客达1225万人次。

今年初,辽宁旅顺口军民融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当地政府委托专业团队策划编制了旅顺口文物资源“戍海固防”“向海图强”等5大主题游径初步方案……旅顺口军民融合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未来可期。

示范区的成功创建为东北地区创新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模式树立了鲜明范本。今年初,哈尔滨迎来高光时刻,游客漫步冰雪世界,打卡文博场馆,“尔滨”的文物建筑在延续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记忆中的突出作用得以凸显。 

近年来,黑龙江省持续推进30余项文物建筑修缮项目,如对齐齐哈尔市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21栋文物建筑实施加固和现状整修,总体完成了罗西亚大街重点区域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等。一批保存状态较好的文物建筑得以开放利用为博物馆、文化馆,其中哈尔滨市的犹太新会堂被开放利用为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纪念馆,犹太商人索斯金故居被开放利用为索斯金旧居犹太人生活陈列馆,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感受历史变迁、普及科学知识的公共活动空间。牡丹江市横道河子镇部分低级别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为民宿,引入社会力量,激活低级别文物建筑,由输血式保护转为造血式保护。

东北还是革命文物资源富足地区,近年来,东北地区不断深入挖掘各类红色资源背后承载着的厚重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探索创新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新路径,使其成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主动作为,通过整合本馆资源、联合省内外红色场馆等方式,不断扩展革命文物资源保护利用“朋友圈”,形成抗战专题博物馆群,组建“沈阳抗战联线”,发起成立东三省抗战联盟,红色文化聚合传承效能日益彰显。

在与全国各地抗战类博物馆(纪念馆)的交流与合作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联合各红色场馆,着重推出精品展览,举办主题党课、思政课、红色讲解员培训班、青少年研学、读书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博物馆还整合馆内外资源,组织开发研学系列课程,编制抗战普及读物,打造“送展大篷车”“辽海讲坛爱国讲座”等社教品牌,开展红色宣讲万余场,受众近千万。

为更好地促进红色资源融入研学教育体系,博物馆着手组建了一支研学宣讲团。2020年,宣讲团历时2个月跨越5个省份13座城市,携手20余所学校开展研学综合实践活动,受到4万余名师生的欢迎。2023年,宣讲团赴新疆塔城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为塔城学生送上生动新颖的思政课。

“我们联合省内200多家大中小学、社会研学机构,构建共联、共建、共享、共育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联盟,不断加强与高校深度合作。先后与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思政课、抗战英雄故事演讲比赛、大学生讲历史等活动,惠及2万余名师生,更好激励高校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表示。

除了对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东北地区还在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据统计,在我国6000多家博物馆中,中小博物馆占70%以上。这些中小馆普遍存在资源条件和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点亮文博之光”吉林省中小型博物馆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效益初显。

行动计划试点先行,重点聚焦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提升业务流程效率,促进试点单位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针对中小馆的短板,行动计划将高标准专业化的资源和能力以功能模块形式,集成于特定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之中,以“技术设备置入+专业能力导入”模式,实现对中小馆的打包式专业输入和快速提升。

行动计划还秉承“一馆一策”原则,为每家试点单位制定具体的调研报告以确保提质升级的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目前,行动计划已为28家博物馆提供了“雕龙云”平台服务,包含藏品管理、观众入馆登记、票务管理、活动管理、自动讲解、藏品保护、咨询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等内容。28家博物馆以各县市的三级或未定级博物馆为主,各馆均已部署1台身份证读卡器、3台温湿度传感器与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各馆观众入馆效率与数据统计效率、藏品保护监测与控制能力、藏品管理效率等显著提升。

“后续,我们将通过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主题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增加该行动计划曝光度,吸引更多的中小博物馆参与其中。”项目实施单位伪满皇宫博物院负责人说。

东北这片沃土,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创新的保护理念,探索着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方向。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0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