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生力军——以重庆市“中华文物我来讲”讲解大赛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邓君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文明辉煌之后就被湮没,只有中华文明保持5000多年连绵不断,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博物馆则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的艰巨使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构和谐社会,推动经济发展的接班人。为此,博物馆应该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髓,激发青少年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媒介和平台。

image.png

以“赛”为引,搭建巴渝文化传播大舞台

2023年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三峡馆)策划发起了重庆市“中华文物我来讲”讲解比赛,近日第二届大赛也圆满落幕。活动由重庆市委宣传部指导、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主办,三峡馆承办,保证了赛事的规格、权威、专业。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第一届大赛吸引选手近万人覆盖重庆38个区县,第二届大赛则超过11万少年儿童参与,选手覆盖全市39个区县。作为一项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应高站位、高起点、广覆盖、广传播。“中华文物我来讲”大赛以“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目的,不仅培养少年儿童讲解语态的自然表达,更关注文物内涵的有效传播。大赛以重庆本土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为讲述内容,让小选手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自觉走进博物馆、了解身边的历史、关注家乡的文化,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文化自信。该活动是对三峡馆传统“小小讲解员”项目的升级,也是三峡馆“大社教”概念的升华,以点传播发展到以面覆盖,引导少年儿童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人翁,搭建起巴渝文化传播大舞台,走出了博物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以“文”促旅,服务当地特色文博文旅推广

三峡馆是重庆区域内的大馆,肩负着“大馆带小馆”的责任。为积极调动全市各区县积极参与,“中华文物我来讲”大赛设初赛、复赛(片区赛)、决赛等环节。初赛由各区县文旅委、博物馆积极组织线下线上赛选拔推荐优秀选手,复赛(片区赛)由四个承办区县博物馆与区文旅委、区教委、当地文化馆、青少年宫等共同承办。各赛区组织有力有序、有声有色,不仅搭建了专业的展示舞台,更在比赛地布置互动区域,设置展板巡展传播特色展览、文创盖章打卡、吉祥物互动拍照等丰富多彩的教育体验项目,让区县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同时,各区文旅积极组织活动,以当地特色旅游景点免费、优惠等形式,馈赠参赛选手和家庭,有力助推文旅融合。该活动不仅对重庆文博文旅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也为重庆文化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以“讲”为媒,展示重庆少年儿童“精气神”

“中华文物我来讲”每年设不同大赛主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赛主题设为“庆祖国华诞,讲巴渝故事”。围绕这一主题,各参赛选手巧妙选材,通过故事挖掘、整合、创作,结合视频、图文、PPT等形式进行讲述。舞台上,参赛者的讲解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情感真挚,体现了文物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更是一座城市的乡愁,将文物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获得本次大赛小学组一等奖的小选手潘恩祺,以重庆建川博物馆的文物“抗战老兵手印”为题材,让人们透过手印仿佛可以看见万千战士在战火硝烟中无畏冲锋的身影,感受到手印下燃烧着的蓬勃的生命力。老兵手印,是个人的记忆、革命岁月的载体、历史的见证,更是和平精神的象征。中学组一等奖选手重庆丰都县的彭瀚宁,以家乡县级文物“苏公祠摩崖题刻”为选题,用故事的形式介绍摩崖题刻的缘由。苏轼三父子自渝州去汴京途中,在此弃舟上岸游鬼城名山,登临双桂山,即兴赋诗《仙都山鹿》,此后文人雅士慕名而至,在崖间壁上歌咏题刻,留下传唱的诗文和轶事。活动中,每一位参赛者都成为一名文化传播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巴渝文化推向更远的未来,用自己的热情和才华,诠释了什么是当代重庆少年儿童的“精气神”。

以“媒”助阵,大赛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利用新媒体新矩阵提升教育品牌影响力,是“中华文物我来讲”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和颁奖晚会,媒体报道宣传贯穿大赛始终,在央广网、腾讯、今日头条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大力推广,累计阅读量达千万人次。大赛还通过图文直播的形式适时传播精彩瞬间,累计点击率近20万人次,下载图片百万张。为扩大影响力,大赛将优秀选手的现场演说视频制作成100条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在相关平台进行专栏播出,以丰富的传播渠道和贴近年轻群体的传播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加活动的互动性,提高宣传效率。同时,大赛优秀小选手也更广泛地参与到当地博物馆和三峡馆的文化推广中,成为“长期在线的宣讲员”。

重庆市“中华文物我来讲”讲解比赛,不仅是一次少年儿童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更是一次推动历史文化传承、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活动。大赛始终坚持“创新、互动、共享”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和渠道,提升赛事影响力和参与度的同时,有效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带领公众更进一步认识巴渝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5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