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抓落实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李瑞 杨亚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全国文物系统引发强烈反响。

7月22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部署会。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审议通过的《决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全国文物系统干部职工以各种形式深入学习,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大家一致认为,全会的举行,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力量、狠抓落实,纵深推进文物领域各项改革,推动文物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决定》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

近年来,文物工作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保护文物资源守护文化根脉、提供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积极作为、释放活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了独特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一系列重要论述举旗定向、催人奋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博物馆和社会文物工作提供了遵循。”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党员干部表示。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说,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着力深化文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和文化供给机制,纵深推进社会文物管理服务改革。加强文物价值挖掘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博物馆行业治理能力、可移动文物系统性保护能力以及社会文物协同治理能力,以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党委书记李游表示,鲁博将以《决定》精神为指引,落实改革发展方案,着力建设“三个中心、一个示范单位”为目标,积极推进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积极探索博物馆与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挖掘文物价值,创新发展理念,延伸社会功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加大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引进优秀的专业型、研究型人才,为博物馆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不断加大学术研究、文物资料收藏保管、展览展示、社会教育等建设发展力度,为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李六三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在围绕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利用开展调研和提案建言过程中,深感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对于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文物工作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性,只有完善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和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才能为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李六三说,接下来,将持续推进文化遗产大学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同时聚焦提升文物基础理论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全力投身“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力争通过打造高水平文化遗产科技创新平台为文物事业提供战略支撑。

《决定》强调,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强化文物研究阐释,创新展示利用方式,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河北文物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河北省文物局干部职工表示。

河北省文物局局长罗向军介绍,河北将从四个方面开展下一步工作。一是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依法实施的原则,紧盯目标任务,加强督导检查,推广先进经验,强化质量控制。完善省级平台普查数据统计功能,准确查清文物家底。加大“四普”宣传报道力度,确保按时高质高效完成普查任务。二是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推进世界文化遗产和重点区域文物保护项目有序实施,抓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深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持续推进文物博物馆单位消防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文物普法宣传和安全监管培训。三是持续深化考古研究。组织做好泥河湾及大涿鹿区域考古工作。围绕“考古中国——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持续推进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实施。四是活化利用文物保护成果。做好全国中小博物馆提升试点工作,开展第二批河北省“十佳博物馆”培育,提升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文旅融合,持续推进文物主题游径建设。

重庆市文物局干部职工表示,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聚焦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国有博物馆“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协同机制“三大改革重点任务”,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体制机制,推进重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健全完善由党委、政府牵头的文物工作机制,开展闲置国有文物建筑统筹管理利用试点,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深化博物馆总分馆制,完善文物报表每季度比拼机制;高标准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完善认定公布机制,新公布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建好用好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深入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革命文物、三峡文物、石窟寺保护利用工程,建设红岩文化公园、长江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出台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每两年组织开展区县政府履行文物保护责任评估,用好“巴渝文物”安全全链条监管数字应用,加强汛期文物巡查检查,严厉查处文物违法犯罪案件,让文物保护成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

“我们将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此次全会精神为契机,将会议部署转化为具体的任务清单和工作清单,努力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作出应有贡献。”湖南省文物局干部职工说。

湖南省文物局局长姜猛表示,要抓实博物馆体系化改革,实施数字文博示范工程,建设集数据汇集、研究展示、文创衍生、交互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文博平台,推动馆藏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型。建立全链条利益共享和项目孵化机制,构建全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展厅空间、专业人才、研究教育和品牌传播等全方位联动的“一张网”管理运营体系,抓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以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为牵引,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散布在三湘大地上的宝贵遗产。加强创新融合推动文物体系化活化利用,以“数字马王堆”为核心,谋划建设“最亮眼的数字博物馆”。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文物普查与联合执法、四级巡查、安全督查相结合,加大文物执法督查力度,确保现有文物、新发现文物安全。

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湖北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干部职工表示。

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余萍告诉记者,湖北将统筹规划,加强各级各类文物保护管理,扎实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做好四普新发现文物认定工作和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文物事业全民共有共建共享,推动遗址公园的建设与开放,完善铜绿山等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基础设施,推动“考古遗址公园+A级景区、国家文化公园+旅游目的地”的深度融合,推进文物主题游径建设;丰富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建设长江博物馆、楚文化博物馆、湖北革命军事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加大文物研究阐释,策划举办高质量展览,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打造数字沉浸式示范展览;完善文物执法督察机制,推进文物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文物保护纳入公益诉讼范围,加强文物执法巡查,强化先进技术装备的执法运用,全面提升文物安全防护能力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陕西省文物局干部职工表示。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贾强说,陕西将积极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坚决守护中华文明根脉,深入开展陕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快推进陕西黄帝陵、汉长安城等重要文物保护立法编制,建成使用全省文物资源保护管理一体化平台,建立健全文物安全防护和预防性保护机制,不断完善文物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改造提升,建好用好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持续做好“大汉文化”“秦蜀古道”“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文物主题游径资源整合利用,加快构建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展示服务体系。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推广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经验,提升博物馆、革命旧址数字化展示利用水平,加强中外文明比较研究与中华文化国际推广传播,擦亮中亚联合考古、文物援外工程、文物精品外展等国际品牌,为彰显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宣传中国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陕西文物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9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