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创新中赓续古都千年文脉:“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 在京开幕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肖维波

古老的北京城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象征,北京中轴线则是老北京城的核心区域,记录了北京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最真实见证。

7月19日,由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主办的“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的300多枚大众篆刻作品,均由专业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学师生、企业员工和科研单位职工创意设计和制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新字体、新材料、新工艺和新造型,用篆刻艺术讲述北京中轴线故事,助力北京老城保护。

image.png

方寸间尽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本次展览以“印记北京中轴线”为主题,分为“序篇”“遗产中轴”“文脉中轴”“活力中轴”四个篇章,生动展现了北京老城永定门到钟鼓楼15个核心遗产景观、建筑布局和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北京中轴线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人文风采。

“序篇”从一枚印面刻有“无比杰作”的印章正式开始,边款上的“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表达了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对北京中轴线建筑遗产的由衷赞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构思巧妙、独具匠心的“滚筒印”作品“北京中轴线”,采用光敏技术制作印章,通过连续滚压钤盖,生动再现北京中轴线7.8公里的恢宏全景。而以印言事,以印言史的“保护与传承”印章,以及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守护好遗产,人人尽心出力的“保护遗产人人有责”等印章,表达了大众篆刻爱好者对北京中轴线文化的深刻感悟和深深敬意,展现了传承发展中国印文化和篆刻艺术的赤诚之心,以及将这份情感不断赓续下去的力量和信心。

“遗产中轴”篇章中,“象天法地”印章以浑天仪为造型,印面上“象天法地”四个字采用了星图的形式进行创意,别具风格。“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印章造型精美别致,是作者采用3D打印制作而成的,展现了我国古代坛庙建筑代表:太庙、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印章呈现的是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而“气势恢宏、秩序井然、韵律变化、礼乐交融”印章则充分展现了北京中轴线气势恢宏、秩序井然的空间形态,印章造型挺拔和多字印与中轴线上多组建筑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文脉中轴”篇章由永定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等15个展区构成,展出的270余枚印章体现出北京中轴线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和历史文化价值。“躬耕耤田”印章呈“躬”字造型,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祈求丰年、鼓励农耕的礼仪场景;图文并茂的“天桥”印章,将“天桥”二字和杂耍艺人形象巧妙结合,展现了篆刻艺术气象万千的特点;“永远安定”印章寓意着人民祈福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凝练的篆刻作品,脉络化展现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与时代画卷,生动讲述了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活力中轴”篇章中,“城市规划中的中轴”“保护、传承、创新”“文化遗产 大众参与”“保护中轴 文物新生”等印章展现了北京中轴线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以及北京在加强中轴线遗产展示利用,特别在老城保护、文物活化利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讲好中轴线的新故事。

与科技融合,为篆刻艺术注入新动能

北京中轴线是老北京城的核心区域,是一部活态的历史文化标本。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骆芃芃表示,本次参展的篆刻作品既传承传统技艺,也具有时代精神,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钟鼓楼”和“天坛”印章的印纽分别以钟鼓楼和天坛为造型;“天安门”和“华表”印章的颜色分别采用朱砂红和陶瓷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组印,采用人造水晶作为印材,将浮雕图案嵌入其中,精巧别致。骆芃芃说:“前几年,自己曾把篆刻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研究课题,并实践了多年。没想到在大众篆刻的作者中,这一理念也得以迅速发展。而且有些参展作品还强化了印章用于钤盖的应用性,并没有只注重形式,令人欣慰。”

此次参展印章的印材除石头外,新型陶瓷、SLA光敏树脂、玻璃纤维、复合微孔准直玻璃、玻璃微珠等多种印材大放异彩。电脑设计、机器刻制、3D打印、彩色喷绘等现代制印方法也大显身手。其中,一枚内嵌芯片的主题印章“印记北京中轴线”,引起现场观众的极大关注和浓厚兴趣。它是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由印联网(北京)公司的大众篆刻爱好者设计创作,被命名为“欣智”,寓意印章有“芯”、篆刻存“智”。“欣智”的诞生再次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为普及推广大众篆刻注入了新的动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观众打开手机NFC功能,将手机贴近这枚印章两侧的芯片处,即可在手机上浏览此次展览的内容。

薪火相传,续写北京中轴线文化新篇章

开幕式上,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和西泠印社出版社联袂编辑出版的《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集》首发,该书收录了大众篆刻爱好者的参展作品,图文并茂,让读者在欣赏大众篆刻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由大众篆刻丛书编委会编写、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大众篆刻十八讲》也首次亮相,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大众篆刻爱好者坚定文化自信,秉持让篆刻艺术走向大众的初心和使命,创造性地提出了大众篆刻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全书深入浅出,故事生动,通俗易懂,有助于启发和鼓励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喜爱篆刻、参与篆刻,增强大众对汉字文化的热爱。

西泠印社出版社原社长江吟为大家作了详细介绍,新理念即“印六言”:印言美、印言情、印言志、印言趣、印言史和印言事;新方法即“印六化”:印章创作主题化、印章设计数字化、印章材料多元化、印章制作智能化、印章推广网络化和印章应用生活化;新路径即“印六进”:印文化进企业、印文化进学校、印文化进社区、印文化进乡村、印文化进景区、印文化进国际,为篆刻艺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当天,活动主办方向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市第三中学、北京小学等11所学校捐赠了大众篆刻图书,期望让更多年轻学子接触这门艺术并感受其魅力,鼓励他们以新的视角和思维去探索篆刻的无限可能。同时,篆刻家骆芃芃、徐承涛将他们精心设计的篆刻艺术作品捐赠给了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

近年来,中华世纪坛联合社会各界连续推出了“印记祖国”“印记抗疫”“印记脱贫攻坚”“印记初心”“印记冬奥”“印记留学报国”等大众篆刻作品展览。北京歌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艺术总监李丹阳表示,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深化完善大众篆刻的理念观念,创新技术方法,解决篆刻设备、设计软件及新型印材的多元化、普及性问题,有力推动了篆刻这门古老的艺术走向大众、走向生活。

据了解,与本次展览同期展出的还有“致中和·书中轴”文创大赛书法赛道获奖作品展。此外,展览期间还将开展印说北京中轴线故事、大众篆刻文创体验、分享设计妙思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营建的杰出范例,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更见证了中华民族信仰的包容性、多元的社会生活。北京市政府参事于平表示,这一枚枚精美别致的印章,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让观众在感受大众篆刻艺术无穷魅力的同时,仿佛置身于北京中轴线气势恢宏、秩序井然的空间形态中,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城市建设中追求天地和谐的文化理念。这就是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创新表达形式,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7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