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苏州 关注江南——《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与利用研究》读后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陈瑞近

image.png

尹占群、戈玉兰、周敏合著新书《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与利用研究》已正式出版。该书是苏州市社科联重点委托项目研究成果,读后受益良多。它是首部专业研究阐述苏州运河系统性资源的基础成果,是利用苏州运河资源独特禀赋,策划培育运河新经济新业态的应用性课题,是研究寻找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社会发展逻辑和精神谱系的学术著作,是近几年来地方研究运河难得一见的好书。

2014年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程启动,旨在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推进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者基于运河,立足苏州,关注江南,服务国家战略,从专业角度重点梳理苏州运河资源构成,研究各类资源价值特征与应用前景,对运河重要节点苏州古城、江南市镇、江南文化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关联研究,在系统梳理、提炼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研究成果,为国家战略和地方重大项目实施提供积极的学术支撑,为苏州文旅融合、运河新经济培育提供有益的策略建议,是一次把苏州运河资源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积极探索。

《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与利用研究》一书的主要亮点有:

一、研究认为,苏州运河资源是系统性资源,包括文化与自然资源、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资源以及新型的、潜在的资源。作者在重点研究苏州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申遗文本表述和遗产点遴选逻辑,提出苏州大运河遗产构成应为“七条水系,七个点段”,纠正过去“五条水系、七个点段”的说法。新补的两条水系为平江河和觅渡桥至宝带桥段运河(简称觅宝段运河),为正在启动的《苏州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修编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二、研究提出,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过去对运河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关注较多,对运河资源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研究关注较少。作者认为,苏州运河资源蕴藏巨大的经济潜能,开发利用前景可期。苏州运河资源生态价值体现在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方面,是烟雨江南、温润苏州城市气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提出培育苏州运河新经济应用性产业建议。在苏州运河资源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苏州应抓住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利用苏州运河独特资源,加快培育文化遗产旅游研学、传统经典(工艺美术)产业、水上运动体育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和乡村康养产业五大运河新经济、新业态,实现新旧动能转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从历史维度提出江南文化核心价值新解读。江南文化与大运河密切相关,作者运用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进行系统研究考察,提炼概括内在的逻辑关系,辩证全面地分析江南文化的核心价值,客观指出江南文化的时代局限性,从中获得历史启示和文化滋养,立足当代,观照历史,面向未来,积极叙述传播引领江南文化,并在江南文化传承发展中留下有价值的当代印记。

五、首次提出加强苏州水资源保护,建议对苏州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水是苏州的生命之源,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气质都与水密切相关。苏州是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又是水质型缺水地区。作者在研究关注苏州运河水资源保护的同时,重点提出必须对苏州地下水资源立法保护,切实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管控,坚决禁断无序超量私采。

《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与利用研究》有学术价值,更有当代意义。它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有利于助推苏州江南文化品牌打造,为展示、阐释苏州大运河突出普遍价值、讲好苏州运河故事、演绎“最精彩的一段”提供积极的专业支持。

作者团队老中青结合,专业背景互补,具有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前沿的理念和方法,体现了团队深厚的资料和理论功底,跨学科综合研究能力和统筹协调应用转化能力。期待作者有更多更新的著作成果问世。 (作者单位:苏州市文物局)

《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与利用研究》

作者:尹占群 戈玉兰 周敏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9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40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