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伟人旧居的内涵和价值思考——以小平小道陈列馆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任梦 程兰

伟人及名人的旧居、旧址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变革,是历史遗存的活化石,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文化构建与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来自旧居、旧址的直观感受,为城市积淀了历史底蕴,让人们感悟精神力量。人们能从其中感受到当地浓浓的人文情怀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独特的现实教育意义,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

文物概述

邓小平旧居。邓小平旧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乡镇省庄村陆军步兵学院,原为福州军区南昌步兵学校校长住宅,称“将军楼”。当时的军事驻地——南昌陆军步兵学校,是1969年10月邓小平下放在南昌市郊区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时最安全、最临近之地。1991年陆军步兵学院将小楼恢复原貌,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小平楼”。为纪念邓小平在这里生活的历史,学院又多次对它进行了修缮。

邓小平劳动车间及文物。邓小平劳动车间是邓小平1969年10月至1973年2月下放到江西南昌参加劳动的地方。邓小平在该车间从事钳工工作。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用过的劳动工具以及各种拖拉机配件产品。邓小平年轻时在法国勤工俭学做过钳工,于是工厂分配他从事钳工工作。他手法熟练、技艺精湛。工人们都说“老邓”的技术达到了四级钳工的水平,是一名技术良好的钳工。2013年,邓小平旧居和劳动车间一并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小平小道。邓小平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期间,原本从住所步校“将军楼”到工厂路程需步行40多分钟。出于安全的考虑,热心的工人们在工厂西南面开了一扇门,沿着门外的荒坡和田埂,修出了一条1.5公里长的小路直通步校,因此,邓小平夫妇上下班的时间减少到20多分钟。如今,这条长满杂草的田间小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平小道”。

文物的历史内涵

文物是文化遗产的物质表现形式,是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典型、重大事件和重要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衡量文物价值的主要因素,不仅是看物品本身,还要看其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邓小平旧居。邓小平旧居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仿苏联式建筑建造的两层小洋楼,两层砖木结构,青砖墙体,青灰色机顶瓦,木质地板。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这里住了3年零4个月。身处逆境的邓小平信念坚定、沉着坚韧,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苦苦思索着中国的前途和未来,为孕育邓小平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对中国改革开放作了深深的思考和规划。

邓小平劳动车间。邓小平劳动车间是新建拖拉机修造厂的一间机修车间,建于20世纪60年代,东西长42.5米,南北宽12.6米,高7.3米,砖木结构,人字型木架梁,红机瓦顶,混凝土地面。邓小平当年用过的劳动工具、在车间使用过的工作台、钳虎台以及上面的锉刀、螺丝,如今依然保存完好。这些文物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存环境状况,具有不可再生性和唯一性,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现象,见证了伟人邓小平卓越的精神品质及艰苦卓绝的精神。

小平小道及江西调研。邓小平在这条小道上走了三年,邓小平观察着、思考着、等待着,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这里凝聚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思索,由此,“小平小道”也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萌芽地。

邓小平在江西广泛接触了革命老区的社会状况,对最基层人民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开始产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基本观点,其思想内涵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邓小平通过在基层、工厂和农村的调查研究,认为改革开放首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于是在1978年12月1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讲话中指出:“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全国几十万个企业,几百万个生产队都开动脑筋,能够增加多少财富啊!为国家创造财富多,个人的收入就应该多一些,集体福利就应该搞得好一些。”

文物的活化利用

邓小平在江西活动的旧居、旧址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物,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南昌市小平小道陈列馆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活化利用革命文物,给观众提供一系列沉浸式体验以及丰富的宣教活动。

复原陈列。对旧址的保护利用突出在复原陈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展示,以开展各类活动和优质展览带动红色资源“火”起来,不断增强观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推动红色文化走出去,同时也提高了场馆影响力,协同带动文旅行业的发展。

沉浸体验。在邓小平劳动车间增加了VR影片展示内容,影片邀请邓小平扮演者著名演员卢奇担任主演,再现邓小平同志当年工作时的情景;将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的木工间改造为VR体验厅,通过VR展现手段,使用3D建模技术,复原了邓小平同志在新建县生活时的场景,并设计了“邓家厨房”等互动体验展项,让观众身临其境“参观”未开放区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小平旧居”。

参与互动。推出红色沉浸式实景剧场“启航·春天的故事”。利用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老食堂、旧车间等实景区域进行影视剧场打造,使空间立体多维,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展馆,走近革命文物,生动诠释红色精神,让革命文物“活起来”。

文物的价值与思考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对研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和当时生产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邓小平在江西活动的旧居、旧址及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具有真实性,有说服力,有感染力,能说明历史、弘扬文化,是别的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关键节点的革命文物,邓小平旧居、旧址及革命文物为邓小平理论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良好素材。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新的历史赋予了它新的功能、内涵和属性。用历史经验开阔视野、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做好邓小平旧居、旧址及革命文物活起来的探索实践。将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遗产当作时代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观众喜爱的好展览,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在这片革命文化滋养的红色土地上续写新篇章。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6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