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胜利》铜像组雕的预防性保护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尹小杰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而修建,是我国兴建早、建筑艺术风格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园内《胜利》组雕铜像是新中国第一座纪念圆雕,2024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启动了对组雕铜像的科学预防性保护工作,从清除雕像表面的污染物、清除表面有害锈蚀物,实施稳定化处理、恢复雕像庄严的英雄形象,延长雕像寿命等方面进行预防性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胜利》组雕铜像,始建于陵园建园初期(1952年),材质为铜,其主雕《“八一”军旗》位居园区中轴线的中心,铜雕像高8.1米,由3名全副武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组成,他们高举“八一”军旗,目视前方,象征着我军勇往直前,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基座长11米,通宽3.6米,通高3.7米,在基座正面镶嵌着《支前》《参军》两幅汉白玉石雕,表达了华北军民驰骋疆场和人民武装力量亲密配合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冲锋陷阵》铜像位于东侧,铜像高2.9米,由两名手握钢枪的八路军战士组成,象征着八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基座长3.2米,宽1.7米,高2.5米。基座正面中心位置刻有“冲锋陷阵”四字。《协同作战》铜像位于西侧,像高3.05米,由两名警戒埋雷的男女民兵组成,象征着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基座长3.2米,宽1.6米,高2.4米,基座正面中心位置刻有“协同作战”四字。

如今,《胜利》组雕铜像饱经风霜70余年,出现了大面积的水渍、绿色锈蚀物、铁红色锈蚀物、尘土结壳、裂隙、残缺等病害,严重影响到了革命历史的展示传播,威胁到了铜像的长久保存。

为了解决病害,延长铜像的寿命,恢复铜像庄严的英雄形象,通过邀请相关文物修复专家开座谈会、研究,华北陵园针对铜像出现的病害,实施了几项预防性的科学保护措施:

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对表面硬结物、锈蚀物进行最小干预,去除铜像表面硬结物

《胜利》雕塑本身具有唯一性、不可再生性,清洗工作是不可逆的操作,因此清洗时选择在隐蔽、病害信息量大的部位进行清洗实验,选择适宜的清洗方法,明确清洗程度,确立清洗标准,保证对铜像本体的无损害保护及铜像整体清洗程度的统一。

首先察看铜像表面情况,确定铜像的腐蚀程度、有无特殊表面处理工艺,或使用痕迹、残留痕迹等有价值信息。根据观察结果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清洗,过于脆弱或携带特殊文化信息的位置需慎重处理,不宜进行清洗或进行局部清洗。其次根据水渍、硬结物覆盖情况选用毛刷工具、手术刀、钢针、刻刀进行去除。结构疏松的表面硬结物,使用毛刷进行清洁,优先使用较软的毛刷进行实验,避免对雕塑表面造成二次破坏。对于较硬的结壳物,使用脱脂棉蘸取溶液贴敷软化,然后使用竹签、木刀及手术刀剔除。较硬的钙质结垢、土锈结壳等用刻刀剔除。操作中,动作力度应轻微,避免伤害器物。

根据文物保护修复最小干预、材料相近、可再处理的原则,对雕像裂隙部位进行修补

首先使用毛刷清洁裂隙处,将裂隙内部、暴露部位的尘土刷干净,之后使用棉签蘸取2A溶液(酒精与蒸馏水1:1),对铜像裂隙部位进行二度清洁,待干燥后,使用速成铜填补裂隙处,并使用刻刀等进行随形,直到将裂隙填补完整,并保持外表面与雕塑表面的和谐统一。

铜像残缺部位补配

根据文物保护修复最小干预、材料相近、可再处理的原则,首先对铜像残缺部位进行清洁,将尘土、杂物、锈蚀物等进行清理,之后使用棉签蘸取2A溶液对残缺部位进行清洁,等待干燥后进行下一步工序。残缺位置没有丢失铜板的,使用速成钢进行粘接,恢复原有形态。对于锈蚀严重造成残缺的位置,依照残缺位置形状,使用铜板剪裁后进行补配,然后使用速成钢进行粘接。操作中,考虑到《“八一”军旗》雕塑内部有空腔,且雨水可以渗漏到雕塑内部,保留底座部位部分孔洞作为水汽的通道。

去除锈蚀物

一般锈蚀物的去除。在不影响雕塑外观的情况下,使用手术刀直接剔除锈蚀物,清除到铜层露出为止。对于较硬的锈蚀物结壳,采用2A溶液中浸泡过的棉花贴敷在要剔除锈的部位,软化半小时后,使用手术刀剔除。

有害锈的去除。在施工中,加强了对锈蚀物的成分检测,对发现的含氯锈蚀物,使用蒸馏水清洗法,使得氯离子溶解到蒸馏水中。清洗表面时,可洗掉一部分的含氯锈蚀物,使用蒸馏水反复刷洗粉状锈蚀物处,使一部分氯离子溶解于蒸馏水中。对于无法清洗掉的含氯锈蚀物,使用手术刀进行剔除,在剔除表面锈蚀物后,使用锌粉转化残余的氯化亚铜和氯化铜,反应生成一层黏附牢固、稳定、难溶的氧化锌、氢氧化锌和碱式碳酸锌保护膜,起到隔绝空气中水分的作用。具体方法是使用90%乙醇溶液调成糊状的锌粉涂覆于含氯锈蚀物位置。使用滴管滴加20%乙醇溶液,使得该部位一直保持湿润状态。为防止快速挥发,可使用保鲜膜覆盖。约8小时后,用蒸馏水冲洗该部位。一般处理后为灰褐色,与铜色接近,如果差别太大,随色处理。然后进行脱水干燥,清洗过的位置,须进行脱水处理,去除表面的残留药液。涂刷乙醇溶液进行脱水或者使用热风枪加热吹风,对铜像病害部位进行干燥。操作中温度保持在40℃左右。

稳定性检测。在含氯锈蚀物清除过程中,用硝酸酸化2%硝酸银溶液来检验除锈效果,直至检验不出氯离子存在时为止。或等待3至4天,如果在表面出现鲜艳绿色锈蚀产物,再进行进一步清洗、转化,继续进行含氯锈蚀物去除的操作。

采取缓蚀处理工艺,减缓腐蚀的发展进程

配制1.5%BTA乙醇溶液,用毛刷均匀涂在器物的内外表面,涂刷过程中,应避免流挂、溶液的集聚现象。24小时后化学反应完成,若局部发现多余的结晶,使用脱脂棉蘸取100%乙醇溶液,对结晶部位进行擦拭。

此次华北陵园革命文物预防性的科学保护项目主要针对《胜利》组雕铜像进行修复与病害处理,通过清洗、修补、病害去除等措施,抑制各种环境造成的危害,让雕像处在健康、洁净的状态,提升园内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

image.png

(作者单位: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7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