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遗址博物馆功用 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以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郑正盛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采冶技术水平最高、持续采冶时间最长、产业链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古铜矿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是以矿冶遗址为依托、以现代展陈技术为手段,以文化、旅游和教育协调发展为路径,全方位阐释铜绿山地区青铜文化与矿冶文化全貌的集保护、展示和利用多位一体的文化教育中心。它不仅在传承与弘扬青铜文化、矿冶文化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而且不断实践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image.png

科学陈列布展,创新展览效果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以“青铜源·铜绿山”为主题常设展览的策划和实践上,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始终坚持展览的“三个创新”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融合的原则,打造精品展览,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

创新展览构思,让文物活起来。在布展中,以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的,用最好的文物展品、最通俗的语言表达、最先进的展览技术,集中展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发掘、保护、利用的全过程,让矿冶文化遗存、青铜文物等活起来。

创新展览内容,讲好青铜故事。精心打磨展览大纲,以特色鲜明、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主题“青铜源·铜绿山”为展览的主基调。展览内容循序渐进分为“铜山有宝”“找矿有方”“采矿有道”“炼铜有术”“青铜有源”等进行布展,注重古人采冶活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在展览文字上,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力图简洁精准。展览文物的选择上力求典型性、代表性强,精致程度高,达到见物见知识见故事的效果。

创新展览形式,实现文化惠民。展览形式设计是一门与观众产生交流和共鸣性的艺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在形式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观众至上”的理念,充分运用移动滑轨屏、油墨导电互动投影、合成抠像系统、三维全息、幻影成像、动漫、裸眼3D、纱幕、地踩屏等科技手段让展览活起来,将观众带入古代矿冶场景之中;同时,采用博物馆与网络媒体端融合,开发手机小程序等让展览潮了起来、火了起来,激起观众的探奇之心。

坚持馆园展示结合,发挥遗产价值功用

为了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的展览与遗址公园的景点建设有机结合好,高质量保护好、利用好遗址区的各类资源,在遗址公园建设上,先后编制《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规划》《大冶市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大冶市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铜绿山片区开发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专项规划,完成了文物影响评估报告及相关配套规划,完善了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遗址公园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实现 “三个功用”相互结合。

发挥保护和传承功用。铜绿山四方塘及大岩阴山脚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实施,使铜绿山考古成果与公园价值实现了完美融合,有利于保护、展示与传承青铜、矿冶文化遗产。2024年2月,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评为“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

发挥教育和研究功用。在铜绿山遗址公园区,修复了泉塘映月、九曲溪流、铜草花海,模拟建设了矿工足迹、矿工墓地、战国冶铜炉、明代焙烧炉,建设了研学工坊及现代采矿机械等30多个自然和人文景点,这不仅为学者提供了研究古代矿冶文明和青铜文化的实物资料与场所,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学习历史和传承文化的机会。

发挥价值和培育功用。铜绿山考古遗址公园的景点与博物馆的展览相辅相成。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考古资料与历史研究中抽象出文化与精神,着重培育和弘扬先民们筚路蓝缕的奋斗精神,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和独具匠心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通过博物馆的展陈与遗址公园的景点所包含的优秀文化特质传递给公众。

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

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两个产业的深度有机结合,通过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形成新形态消费模式。这种融合能够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的延伸,促进旅游服务的质量提升,同时也能够使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增强其影响力和吸引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管委会以遗址区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基础,将博物馆的展览与遗址公园的建设有机结合,做好“四个发展”, 创建矿冶文化特色旅游景区,努力走出一条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充分挖掘遗址文化内涵,赋能文旅融合发展。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文化底蕴厚重,已出土文物标本2万余件,时代上可追溯到夏代,历经商周至清代,时间纵跨4000余年。文物标本类别可分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武器、饰品和矿冶遗物等。其中,出土的16.3公斤重的大铜斧被誉为“中华采矿第一斧”,大型木绞车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矿山提升机械”,鼓风冶铜竖炉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冶炼高炉”。出土文物标本还映射出历史时期的文化因素,主要有青铜文化、矿冶文化;考古学文化可分为后石家河文化、大路铺文化、扬越文化、楚文化等。管委会充分挖掘遗址的内在文化价值,全方位阐释遗产所包含的精神内核,让游客在观景观展中受到文化涵养,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赋能文旅新质发展。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大力加持。如何更科学更生动地展示铜绿山古代先民找矿、采矿、选矿、冶矿、铸造等一系列过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例如:在“炼铜有术”展厅,以盘龙城遗址为背景,利用裸眼3D技术,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的铜原料,加上铅和锡铸造出青铜器的故事展现给观众,增强趣味性;在“青铜有源”展厅的结尾,以古代矿工脚印为构思,用地踩屏装置艺术空间与古代矿工足印相结合,让观众沿着古人足印,脚踩铜花,既好看又好玩。

充分建设生态绿色园区,赋能文旅低碳发展。公园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提供生物多样性栖息地的重要作用,这也是遗址公园属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公园绿化建设中遵循了“考古前置”和最小干预地下遗存的原则,生态绿色富有特色。据统计,园区的植被覆盖率达87.5%,种植树木多达46种,还恢复培育铜草花等花卉植物,打造“天然氧吧”“四季花海”,让观众亲近自然、感受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提升感官享受,让更多的游客市民能够体验、参观、打卡。

充分挖掘遗址文化价值,赋能文旅持续发展。管委会以当前350亩考古遗址公园为基础,申报创建国家4A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文化旅游区,积累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同时,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555.6公顷内的人文、自然和村庄等资源为基础,着手修编《大冶市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完善景区功能,以规划指导实践,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多规合一”,即把遗址保护区内外交通、管网配置、美丽乡村建设、土地调配、旅游规划等合并一起,形成统一的、综合性的文化遗产旅游总体规划。最终,创建成5A级矿冶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应充分挖掘好并合理利用好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涵养与传播等职能,继续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多样化可行性路径,坚定文化自信。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2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