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让博物馆更有看头——2024博物馆创新赋能生态大会综述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高文思

为促进博物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加强博物馆产业体系的协同性、共享性、开放性、平台性发展,近日,由中国文物报社、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主办的“2024博物馆创新赋能生态大会”在呼和浩特顺利举办。大会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主题,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博行业翘楚、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探讨博物馆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创新与转型,聚焦如何利用科技赋能,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让文化故事“动”起来,发展文博领域新质生产力。

会上,中国文物报社与南京文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博物馆之城建设、文博创新赋能等领域开展多角度、全方位战略合作。南京文投集团发布 《中国文博场馆创新赋能整体解决方案》,为文博场馆提供一站式、高科技、数字化、平台化服务。南京文投集团、苏州和云观博、天禹文化集团、天津恒达文博、武汉大势智慧、北京中创文旅、山东文保、北京世纪超星8家企业共同启动“博物馆创新赋能产业联盟”。联盟将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构建高层次、高质量合作平台,为文博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动力。大会同时举办博物馆供需对接会,联盟发起单位的代表、部分博物馆馆长参与。供需双方就博物馆的创新发展需求、技术应用、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深入对话交流。

image.png

image.png

聚焦科技创新,培育博物馆文化发展新动能

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数字技术,博物馆在创新赋能方面不断进行新探索。文都云公司文创科技公司总经理龚龑龑分享了《数字沉浸赋能文博场馆,运用博物馆自有IP打造文旅消费新体验》,通过文博大模型的研发,构建基于文化大数据的文博语料库,打造城市文化元宇宙,建立区块链平台……科技创新使文博产业不断推出如南京大报恩寺“宝塔奇缘”VR交互数字体验、红楼梦沉浸式展演体验《大梦·红楼》等新产品和“数字周庄”文旅元宇宙体验等新项目。

科技正在文博领域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数字技术将成为链接博物馆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手段,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华分享《数字技术链接博物馆教育和研究》,利用数字技术将博物馆学术研究转化为博物馆教育,实现“多内容形态”的呈现,打通文物采集、存储、修复、展示、机构管理、服务研究等各环节的深度数字化延伸拓展,突破博物馆教育传播时、空、人三重限制,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新鲜活力。

完善产业体系,布局建设博物馆未来产业链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构建博物馆标准化服务体系。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文溪分享了《和你一起,建设一座美好的博物馆》,通过线上营销为博物馆打开新入口,让博物馆不断出圈、开放更多时段,进行数字内容的提升,并且形成稳定能力,使博物馆空间更具创意。这让博物馆的参观产生更多可能,让文物鲜活而有趣,让文创走进城市。观众不仅仅是观众,更是共同的参与者。

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运营总监石东山分享了《数字科技助力焕活中华传统文化》,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助力——繁星计划。该计划旨在助力博物馆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形成自身数字化工具矩阵,进一步加速数字文博创新,加快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采用技术及资金的投入方式,计划首批助力100家博物馆完成数字化能力提升,最后将形成“数字化标准”,为行业贡献示范样板。

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秋童分享了《遇见博物馆——探索文旅融合新方向》,以“遇见博物馆”品牌为例,打造输出展览内容和全链条运营服务,不断进行跨界融合,多元化运营博物馆空间,把世界博物馆带到观众身边,探索出一条商旅融合的道路。

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博物馆发展新模式

发展博物馆新质生产力,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冯家红、呼和浩特博物院院长武高明、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馆长朱海燕、阜阳市博物馆馆长刘建生围绕“博物馆发展新态势、新模式”展开讨论,结合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深挖束缚博物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一致认为博物馆需要直面当前社会环境,博物馆展览需要兼顾思想性、艺术性以及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

发展博物馆新质生产力,也需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南京文投集团副总经理李军、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执行总裁杨庆刚、山东文保文物修复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冬、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礼恭、武汉大势智慧科技公司文旅事业部总经理全中棋在讨论中认为,各地区“文化资产”处于割裂的状态,多平台、多系统之间难以融合和打通,博物馆发展需要文化资源、科技成果及专业人才的共享。

本次大会有效调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商共探,为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创新实践注入蓬勃动力,为促进博物馆科技创新、文化产业深度转型、科学布局产业升级、持续培养人才队伍作出积极贡献,让文化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驱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8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