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运东南——长江中下游的吴晋墓葬与社会》序言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韦正

image.png

王音于2008年进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读书,我是在2009年春季学期“中国古代史”课堂上初识王音的。当时北大考古专业的中国古代史课程由本院老师讲授,秦汉以后的段落由我负责。我是考古专业出身,受院里指派讲“中国古代史”,自然摆脱不了考古色彩,注重阐释历史与考古之间的关系,这对本科同学而言有一定难度。不过,刚刚开启本科学习的王音展示出了很好的历史感,这对她后来选择历史时期考古有直接影响。2012年起,王音随我陆续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其间,她的硕博论文都是围绕历史时期考古问题展开的。

历史时期考古与史前三代考古有所不同,对田野考古的要求甚或更高。历史时期考古的基本要求是,相关人员需要用更短的时间掌握和运用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同时要对相关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有基本的掌握、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有良好的把握。不然,若仍主要利用类型学方法统合整理考古资料,再比附上有所关联的文献资料或学术观点,给自己的研究“蒙上”历史色彩,这就与无文字时代的考古无甚差别,历史时期考古的独特性和魅力也会被削弱。有鉴于此,我和王音商定攻读学位期间一定要两手抓,一方面要坚持连续阅读历史文献、掌握历史研究成果,一方面要尽量参加田野考古工作。王音的田野考古水平很好,这与她本科时在著名的邓州八里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田野实习,得到北大新石器时代考古老师直接指导有关。硕博学习期间,她又陆续参加了以下田野工作:郧县杨溪铺汉唐墓地遗址、涪陵麻溪汉代墓地遗址、洛阳龙门石窟唐代香山寺建筑遗址的发掘,张家口尚义县土城子北魏城址的调查、钻探与试掘。在历史时期考古研究生中,这是一份很突出的田野工作成绩单。在积累了丰富田野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王音带领师弟师妹们参与徐州狮子山北朝隋唐墓发掘资料的室内整理工作时,真正做到了游刃有余。以上学习和实习经历,为她博士论文的写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博士阶段,王音结合实践积累与个人兴趣,将研究方向选定为魏晋南北朝墓葬考古。在这一过程中,她逐渐培养出了对墓葬礼制与社会文化问题的关心。2019年,王音毕业,入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底蕴深厚,在汉唐史、社会史、日常生活史、历史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等领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和研究优势,与王音的关注点相当契合。依托这一优质平台,王音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申请到了2020年度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以此为学术保障,王音保持业已形成的良好研究习惯,继续稳步推进研究的深化开展。此次付梓出版的专著,可以说是她博士阶段以来研究积累和沉淀的结晶,集中体现了她对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与地方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历史研究中的“重北轻南”现象,古已有之。昔者史籍书写多以汉人王朝中心所居之北方为正统,对南方的记载远逊于北方。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的考古材料以“井喷”态势迅速积累,虽然在此基础上,南方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年代学序列和区系谱系已基本建立,但相关研究无论在数量还是深度上仍与北方差距较大。孙吴,作为在中国南方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广域政权,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西晋平吴,对这里没有造成太大触动。吴晋两代既是南方地区开始汉唐间文化转型的起点,也是南方酝酿出未来持续上升发展并反超北方之能量的重要阶段。有鉴于此,该书将时间范围设定在吴晋时期,地域范围设定在当时南方社会重心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系统、细化整理墓葬材料为基础,探讨物质现象背后的政治、社会、文化层面的问题,既有很强的合理性,又有很重要的学术意义。

纵观全书,我认为所获成果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考古材料和既往研究成果有充分、准确的掌握,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在利用丰富材料的同时又不流于繁琐,为进行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全书图表丰富,能够充分说明学术问题的观察点。插图的编排颇具美感,表格的制作简洁又不失全面。

其二,以区域为单位,从墓葬形制、随葬品种类与组合、墓室空间布局三大方面入手,对墓葬材料所体现的文化因素、文化交流与区域互动进行了阐释,并注重分析考古遗存中的“传统”与“创新”,以此解释墓葬文化乃至地方社会的变迁过程。从对物质现象的归纳到对社会层面问题的解释,层层递进,有理有据,体现出合理的研究思路和科学的研究框架。

其三,在基础研究之后对研究对象有宏观上的把握,结合历史背景,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墓葬的政治社会内涵。整体研究有理论、有章法,对相关问题的分析科学而细致,论述翔实而充分,可归结出区域史、专门史(如礼制)、社会史等多个切入视角,而非大而化之的背景式的简单套用和比附。

总之,该书从考古学的角度切入,而最终目标在于复原吴晋时期长江中下游的社会情态。这是王音探索汉唐考古学研究方法“由物及人”、由“归纳”向“解释”转型的一次尝试。毋庸置疑,她收获了不错的成果。然而,该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小的瑕疵,如今后可更广泛地检索出土文献、方志等正史之外的文字资料,将实物材料与文献记载更充分地结合起来;并且对墓葬体现的具体礼仪行为、生死观念等亦可作进一步思考,使研究更具历史鲜活感。不过,“瑕不掩瑜”,相信该书的出版,能够为南方墓葬乃至南方考古学文化与社会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助力。

工作之后,王音相继开设了“美术考古”“中国佛教考古学概论”等课程,以教促研,对考古资料中美术因素的关注已经成为其新的研究增长点,这两年间陆续有相关成果发表。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王音不忘田野,还是尽可能参加一线工作。我所知道的有:在西安考古院领导的关照下,在柴怡老师的直接帮助下, 2022、2023年暑假她带同学参加了西咸新区北杜村十六国北魏墓地的发掘和整理工作;2023年夏天我在龙门石窟给国家文物局委托北大举办的佛教考古培训班上课时,王音还特地过来一起深入石窟现场进行观察和研讨。我期待王音能延续现有节奏,再接再厉,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带给我们更多学术上的惊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承运东南:长江中下游的吴晋墓葬与社会》

作者:王音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8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8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