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炮台旧址及其保护利用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钱炳彰

虎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西南珠江口,北经狮子洋达广州,南过伶仃洋通南海,有“粤海中路咽喉”之称。虎门炮台分布于珠江口东西两岸及海中岛屿上,因山就势,布局严密,扼守海口,形成了以岛屿、海口、山体为依托的水陆相维的海防要塞。虎门炮台旧址是中国近代海防战略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

虎门海防要塞的发展变迁

虎门炮台群及相关设施的严密布局构成虎门海防要塞。虎门海防始于明代。元末明初,朝廷为防范虎门入海口的夷船、海寇及私贩对沿海地区的侵扰,在虎门垒营建寨以加强海上防务。明末卫所防御演变为炮台防御。

清代前期虎门海防工程持续建设。据有关资料,康熙二十八年(1689)前在虎门口江中上横档岛就已经建有横档炮台、江东岸的南山建有南山炮台;虎门口东面的三门口建有三门炮台,都建在江边的山上,分别控制着虎门两个主要的出海通道。黄利平《虎门炮台简史》载:“清初建筑之炮台要塞,多为位于视野广阔,射击便利及能居高临下之险要地点。炮位部分为一高台,多作长方形,亦有作圆形,为岩石叠砌,中加灰沙土,增厚坚固。炮台部分与营盘部分联结;营盘作长方形,亦有作梯形,此盖依地势而定;开一门,四周围墙约五米高,厚两米;墙顶建有垛口,营盘内建有营房、火药库、子弹库及演武厅。”

清嘉庆初年,由于海盗侵扰和口岸管理任务的不断加重,清政府开始在虎门修建其他中式炮台。从1800年修筑沙角炮台至鸦片战争前夕,相继修筑了11座炮台及横档东水道和三门水道水上防线,形成了以沙角、大角台为前哨,威远、镇远、靖远、巩固、永安、横档东台为核心,大虎台为后防的三级防御体系。

道光年间,伴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炮台建设的防御目标也重点指向“外夷”。第一次鸦片战争之际,基于中、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的认识,在“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海防战略指导下,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大力加强虎门海防,增修、加固炮台,增添兵力。广东省文物局编《广东明清海防遗存调查与研究》载,经过关天培大刀阔斧的整顿,林则徐等人的精心布防,虎门的防务形成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位于珠江口外端东岸的沙角炮台和位于西岸的大角炮台组成;第二道防线位于第一道防线七里处,由东岸的南山威远月台、镇远炮台、靖远炮台,江中上横档岛炮台、永安炮台,西岸的巩固炮台以及两道拦江木排铁链组成,被称之为“金锁铜关”;第三道防线位于第二道防线五里处,江中大虎山岛上的大虎炮台起拦截扫尾作用。三道防线消息联络,声势相援,形成一道坚固的屏障,成为抗击英军的主要阵地。

image.png

但由于这些炮台与西方炮台存在明显的“隔代差”,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虎门口到广州城下沿途炮台被彻底摧毁。战后,清政府采取积极重建的措施,对炮台进行加固,并开辟新的防御区域,扩大防线,形成历史上虎门炮台最多的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炮台再次被英军摧毁。晚清时期在洋务派影响下,全面西化虎门炮台建设。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清政府下令各省尽快筹备海防,虎门炮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炮台形制由中式的炮洞炮台改为西式的露天炮台和暗堡炮台。炮台多建于近海且地势较高的山腰或山顶,由此奠定了威远、上横档、下横档、大角、沙角五大西式炮台群的空间防御格局,成为当时先进的海防要塞,拥有近百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克虏伯和阿姆斯特朗大炮。

民国初年,虎门炮台经民国政府不断修缮,虎门地区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三总台、军队、舰艇群及其他设施配备齐全的虎门要塞,阻止了日军从虎门攻陷广州的企图,但虎门炮台仍被从惠州直上广州的日军悉数破坏。至此,以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的虎门炮台退出历史舞台。

虎门炮台旧址的保护利用

虎门炮台历经300多年沧桑,承载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艰辛历程和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虎门炮台退出海防要塞的历史舞台,相关遗址史迹成为宝贵的人文资源。据有关资料,虎门炮台现存遗址共16处,包括11处中西式炮台、1处销烟池、2处抗英烈士墓、1处寨墙,1处古庙。沙角、威远、大角山、上横档岛、下横档岛的炮台位和门楼、炮位库等遗址史迹保存较好。1982年,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虎门要塞旧址史迹持续得到保护,力度不断加大。198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划定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保护规划》。自1996年起,东莞分两期对虎门炮台旧址进行修缮,其中第二期工程又分为两个阶段实施。2015年7月至2016年11月,虎门炮台旧址完成第二期第一阶段修缮。2022年4月至同年11月,虎门炮台旧址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完成。

目前,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已被纳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牵头制定项目总体规划,东莞和广州南沙同步制定分段规划。根据规划,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将以“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以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为载体,统筹周边历史人文、自然山海、文旅游憩等优质资源,构建“一带、两廊、三关、六园”的总体结构,形成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开发保护新格局。

2021年,南沙大角炮台旧址成为广州市首个海防教育基地。基地以近代广州海防经历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三大历史事件为内容主线,对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史志等进行全面规集整理。虎门炮台旧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海防文化的重要窗口。2023年,国家文物局批复大角山滨海公园堤防提升工程设计方案。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同时,位于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先后推出“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虎门故事”等基本陈列和重点展览,结合周围旧址史迹开展“虎门怒销烟,海战扬国威”等主题研学活动,成为以休闲游憩、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珠江口两岸的虎门海防要塞遗址群和相关遗址公园建设,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发挥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作用。

(鸦片战争博物馆供图)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1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