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大型墓葬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冯朝晖

本报讯  记者冯朝晖报道  近期,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考古发掘又取得重要收获,考古队员在遗址内发现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超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苗桥镇,遗址面积63万平方米,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展开考古发掘,该遗址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王庄遗址联合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介绍,2024年度王庄遗址已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新发现大汶口墓葬45座,已清理27座。其中部分墓葬等级较高,具有木棺葬具,出土玉器400余件,陶器500余件,骨器100余件,石器50余件。2024年新发现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保存较完整,埋藏较深,墓葬出土器物丰富,墓葬中普遍有代表财富的猪下颌骨等。Ⅰ区M5、M6、M7、M15均发现有由玉璧、绿松石组合或者全部玉璧组合使用的头饰,其中Ⅰ区M5和Ⅳ区M6在眼睛部位覆盖玉璧为后世玉覆面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新发现的位于Ⅳ区的M27是一座超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墓口形状不甚规则,长4.52至4.8米,宽3.47至3.68米,面积逾17平方米。该墓为一椁一棺,木棺位于墓室北侧,仅残留近墓底的部分,长约2.5米,宽约1.9米。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各类陶器100余件、小型玉饰近200件,部分石器、骨器,以及猪下颌骨等动物骨骼。陶器主要置于墓室南侧,少量陈于木棺四周,部分陶器形体较大,不同于一般墓葬随葬品,亦可见到中原地区与长江流域文化因素。

“该墓葬为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从墓葬规格来看,墓主地位显赫,推测为方国君主之类。在该墓清理过程中,发现较为罕见的史前‘毁墓’现象,木棺范围内墓主骨骼绝大部分缺失,仅存数块人脚趾骨,小型玉饰散落于木棺内外,多数石圭人为折断,部分器物破碎移位,该墓发现5件骨鐏,然而与之对应的玉钺皆消失不见。种种迹象表明该墓在埋葬不久后,经历了一场人为的毁墓活动,墓室被扰动,墓主尸骨被取出,重器被掳走。”王庄遗址现场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表示。他还强调,虽经毁墓,但Ⅳ区M27的发现仍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由此可以证明,王庄遗址绝非普通聚落,而为史前时期河、济、淮下游古国的重要中心。

据介绍,大汶口文化墓葬是此类遗存在商丘地区的首次发现,从墓葬形制、规模及出土遗物看,该聚落级别较高,其陶器型制与墓葬习俗都具有较为独特的地方风格,代表着大汶口文化的地方新类型,其发掘对揭示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史前社会礼制,探讨中原与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4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