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红妆”的策展与解读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陈鲵冰

展览缘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省博物馆入藏万工轿的同时陆续展开对浙东、宁绍多地红妆家具、漆木器的征集。以头等花轿为中心,武林馆区的“十里红妆”展厅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年长者在这里找到了旧时记忆,得到共鸣;年轻者在钦佩匠人精神的同时感受传统的艺术。

2018年,万工轿参与央视《国家宝藏》栏目,初登荧幕便成为浙江省博物馆的招牌之一。因此之江文化中心新馆建设筹备时,浙江省博物馆决定继续将民俗红妆类陈列作为常设展厅,打造网红打卡点,提高传播力,扩大影响力。

展览创新:从“十里红妆”到“伊人红妆”

“十里红妆”一词家喻户晓,最初是明代徐霞客在游记中用“十里红妆”来形容发嫁妆的文化现象——清代中期至民国年间,在相对富庶的宁绍平原流行的豪华嫁女排场。女子出嫁是件大喜事,父母想昭告天下,置办最好的嫁妆伴她风光一生。因此“十里红妆”被广泛应用于有关浙江婚俗嫁娶的标题中,新的展厅如何能做到有别于其他?

命名。经专家讨论,最终确定展厅主题为“伊人红妆”。以时间脉络讲述故事,加入女性角色将展品串联起来,让整个展览更加生动。观众置身其间,仿佛一同参与女子这场人生的转变。

基调与重心。红妆展品贴近百姓生活,整个展厅的基调会定得相对轻松欢快,营造喜庆气氛,利用灯光和布局打开空间,让展线更通透。一场婚礼的吸睛部分在花轿,重点展品为“万工轿”,陈列重心也自然是它。

空间变化。现展厅较原展厅的面积小,呈正方形。万工轿需要在相对大的空间及中央展示区,保证主次有序。为“万工轿”特制的8米加长独立展柜,不均等的侧面玻璃切割,保证了观感的舒适与空间的协调。

展览难点

展品的拆与装。“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万工轿”是本展览的核心展品,大体量文物的搬迁本就是艰巨的任务,而万工轿是由上千个结构连接穿插而成的,部分垂挂、悬置的装饰甚至风吹可动,轿身四面有多块半平米见方的玻璃绘片,这些都加大了整体搬迁的难度。自入藏以来,这是第三次拆解,如何保证顺利完成?最终遵循传统的搬运方式做拆解,将结构件整片取下,做好加固与保护,打包整理出300余件组,编号并装箱。

抵达之江馆“伊人红妆”展厅后,还需在展柜内重新组装,没有图纸全凭拆解实录与经验记忆,同样需要被拆装的还有“千工床”。

裸展。展厅内的温湿度随着四季变化、观展人流等影响,是极难达到恒定的,因此裸展确实存在较大风险。但婚嫁红妆生活用具是需要回归场景的,静态的橱窗展示索然无味。那么,如何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做出最佳展示是设计难点,展品的挑选也需要权衡。

数据采集。现代展厅的多媒体与互动装置越来越普遍,形式是一方面,内容更为重要。文物的数智化保护是浙江省博物馆近期的重点工作之一,专业的数据采集与还原能让文物保存得更好更久,展陈内容得到补充,展出形式更加灵活。

因此在武林馆闭馆“搬家”之时就着手展开重点展品的数据采集工作,“万工轿”作为最重要最神秘的红妆展品难度最大。首先是展品本身的结构件众多,层次繁复且相互有遮挡,漆木、金属、丝织、玻璃等多种材质穿插交叠;其次是展品体型庞大且无法挪出原有展柜,隔着玻璃扫描的效果差;再者“搬家”时间有限,如此浩大的工作量曾有专家评估需筹备1年之久。如何高效完成“万工轿”的数据采集工作?如何利用好数字化内容,通过何种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都是展览策划期间要解决的难题。

image.png

image.png

展品更新

“伊人红妆”展览将继续展出原有“十里红妆”展品的80%,并替换、删减、增加部分展品。原有展品在武林馆区陈列已十余年,部分裸露展出,存在一定程度的损耗。木质家具及器物上的朱色漆因浮灰变得暗淡、老旧铜制配件的脱落及木材的形变是不可逆的时间印记。

为更好维护展品、提升展陈效果、保证运输安全,首先启动“红妆展品的清洁与维护”工作。旨在了解展品现状,制定最佳展出方案。

清洁维护。擦拭器物表面的浮尘与污渍,还原本色。做到可逆修复,例如对脱落的铜箍采用填充小木片的方法加以固定。

灭菌消杀。霉变,木质家具在潮湿温热的南方十分常见;虫害,导致木质松散,存在安全隐患,虫卵难找,清除难度大,这两项也是武林馆“十里红妆”展厅的日常维护工作重点。这次的“搬家”正好能查漏补缺,在抵达之江馆前,所有红妆展品被送入环氧乙烷灭菌仓进行消杀。

展览框架与内容解读

第一单元 待字深闺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是旧时大家闺秀除诗书礼乐之外的必修功课。“道德品性、言谈举止、音容着装、裁衣刺绣”是夫家挑选媳妇的考量标准。女子便潜心学习这些技能,深闺待嫁,静候佳婿。

“三书六礼”才算“明媒正娶”。男方撰写“聘书、礼书、迎书”三类文书,双方走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的流程,“亲迎”之日即将到来。

第一单元仅有一面入墙柜,陈列摆放了女子的待嫁女红、传递信物与信件所需的帖盒、婚书实例。

第二单元 花轿迎亲 迎亲之日,男家供拜“轿神”后花轿出门,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打。迎亲队伍由“值堂”作为使者,持名帖前往新娘家。女家等候花轿临门,放炮迎轿,招待客人吃过“起嫁酒”。新娘由兄弟抱上花轿,在母亲的嘱咐中含泪惜别,正式启程出门。路上鼓乐齐鸣,爆竹震天,转弯鸣锣,过桥放铳,一刻不停。新娘紧随着“十里红妆”风光出嫁。

第二单元均采用独立展柜形式,送亲队伍中的杠箱与高灯排列在花轿前,体量较大,需2或4人抬起,这样强大的阵仗与鸣锣开路,引出整场婚礼的主角。“万工轿”展柜的一侧陈列展示“送亲队伍”的微缩木雕模型,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郑兴国打造完成,雕刻了104个人物,每个人的动态与样貌均不相同,且花轿模型采用榫卯结构相连接。这组木雕模型作为展示道具的同时也充实了浙江省博物馆现当代工艺精品的收藏。

多媒体互动屏中“万工轿”的三维数据模型,拉近了观众与展品的距离。

第三单元 新人房闱  女方备细软,男方备婚床,宁绍地区大多数人家都会为新人备上一张考究的雕花眠床,大户人家更会置办“房中之房”的“千工床”,尽显奢华。

新房被装扮得红红火火。女子随嫁而来的家具细软一应俱全,铺满厅堂。拜堂喜宴后,新郎新娘入洞房,女子正式成为人妻。

这一单元的展品内容最多最杂,梳妆、生活用具、家具、针织用具、餐食器分类展出。裸展空间内陈列有“千工床”、红橱、桌椅、镜架、火炉等,光照度较前面明显降低,强调“明堂暗房”的同时做出单元区分。大量红妆展品通过入墙通柜的形式,错落有致,整齐排列,与送亲队伍相呼应。

第四单元 为人妻母  妻子悉心照料公婆、丈夫、子女,主持中馈、按季更衣,操持各类家务;修身养性、勤练女红,德言容功俱足,全心全意做个贤惠的女人。

精致的钱包、扇袋、腰封和可爱的童帽、挂件是女人无言的爱。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婚嫁方式与理念,我们不应用现代的价值观来衡量女子幸福与否,只能感叹旧时装饰艺术的精妙与匠人技艺的高超。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5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