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在“壮丽三峡”展览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连新民

在博物馆展览中,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文物活化利用的新质生产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焕新升级后的“壮丽三峡”,其数字技术的应用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下,兹举几例分享于众。

第一,三维模型立体构建三峡形成过程。三峡是万里长江最雄奇瑰丽的精华,形成了享誉全球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也是地球上极具造化伟力的大峡谷。在“壮丽三峡”序厅,我们采用多维度LED屏幕组合与裸眼3D画面结合的展示手段,结合写意景观、典型文物、声光电渲染等多种元素,营造出一个立体生动的三峡奇观场域空间。通过模拟自然力量对地形的影响,生动地展示了三峡地区沧海桑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而震撼的三维空间中,真切感受到三峡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韵。

第二,趣味动漫体验巫山大溪人的一天。大溪文化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考古学文化,它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共同呈现了5000年前“彩霞漫天”的新石器文化。这是根据三峡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成果,提炼创作的一部简洁明快的动画短片,画面中明艳温暖的色彩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生动展现了大溪人蓬勃的生命力。短片中,大溪人生活生产及信仰习俗完整地呈现给了观众,再配合一旁展出的精品文物,让人浮想联翩,不由自主地跟随画面中的大溪人回到千年前的时光,身临其境式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渔猎生活。

第三,原声复刻再现虎钮錞于的前世。巴人将虎钮錞于作为国之重器,以木槌敲击,号令三军,震慑敌胆。作为一件两千年前的军乐器,它曾经伴随着将士们的厮杀,在战场上响彻云霄;但它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样的,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在此次“壮丽三峡”焕新改陈中,专家们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让虎钮錞于发声。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虎钮錞于已经被腐蚀,尽管外形没有明显残缺,但其自身重量却比数千年前至少轻了四分之一。那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属会与空气发生化学变化,一点点地“衰减”,这就意味着,敲响保存至今的錞于取到的声音是失真的。为了得到真实的錞于声音,三峡博物馆通过高精度三维数据采集等数字化手段,进行等比例复制,并敲响复制品进行声音录制,最终得以让千年国宝成功发声。此外,技术团队还以4K高清的分辨率,采用微米级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对虎钮錞于进行结构建模,完整呈现它的特征细节、虎钮纹饰、承盘刻绘符号等,再加上PBR技术和全局动态光照功能,让虎钮錞于拥有了接近自然光照的质感,焕发重生的光芒,为观众呈现超拟真观赏体验。

image.png

第四,全息全景解读汉代景云碑的故事。景云碑被誉为汉代西南第一碑,其碑文内容为三峡地区的政治、地理、移民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高超的书法价值。为了能让更多观众领略汉末隶书书法艺术之美,技术团队采用16K高精度的扫描技术,通过现场布光、点云图生成、模型修复、虚拟光照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对文物进行高精度数字化建模,以最大程度还原文物的真质感,深入解读景云碑的书法艺术以及碑文上篆刻的“勤政”历史故事。

第五,AI语言大模型量身定制诗词。三峡是诗歌的长廊,据统计,历朝历代有上万首与三峡相关的诗歌流传至今。在“壮丽三峡”展厅,专家团队依据史料典籍、摩崖石刻等研究资料,利用多台投影设备将洞窟造景和诗词艺术相融合,为观众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三游洞文化空间。通过数字媒体手段增加环境延展性的同时,融入悠扬的古琴之声作为背景音,为观众营造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引领他们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漫步于神秘的三游洞之中。此外,展厅内还特别应用全新AI算法技术,让观众可以现场作诗,与古今诗人一起赛诗,感受三峡诗词文化的魅力。

当前,三峡博物馆正按照一年形成重点能力、两年形成基本能力、三年形成体系能力,彻底完成现有场馆数字化改造的总体目标,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全新数字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更好展示传播文物,做好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实现文物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8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