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社会力量 打造具有晋城特色的博物馆之城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晋城市文物局

2023年3月,为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切实增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加快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优化博物馆布局方面,根据地方已有的工作基础,做出了“支持太原、大同、晋城、临汾‘博物馆之城’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反映山西文物特色的专题博物馆。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要求,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鼓励各市县充分挖掘辖区内文物资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县城、乡村覆盖。力争‘十四五’末,全省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每15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的总体战略部署。

为了将这项总体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晋城市结合古堡古建、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等本土文化文物资源,进行了切合实际的建设推动工作。

掌握基本情况 制定切实之策

2022年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抓好民生社会事业,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部分,明确提出“建设一批地域特色博物馆”。根据市政府的工作安排,2022年市文物局就此项工作,制定了两步走的实施策略,第一步,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标准,将具有“收藏、研究、展示文物和标本的博物馆的活动,以及展示人类文化、艺术、体育、科技、文明的美术馆、艺术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馆等管理活动”的场馆都纳入广义的博物馆视野。第二步,从中选取基础条件好的地域特色博物馆,按照文物部门的标准,注册备案成符合《博物馆条例》意义上的博物馆。

以此思想为指导,2022年文物部门会同各相关方面,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组织力量编制完成《晋城市地域特色博物馆发展规划》,计划用三年时间扶持培育100家左右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并制定了相较于注册备案类博物馆较为基础的地域特色博物馆评估标准,从综合管理、健康运行、陈列展览、服务水平、藏品管理、队伍建设六方面,引导晋城的地域特色博物馆提高综合管理水平,提升文化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2022年以实地调研和线上汇报的方式,完成了第一批11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的调研评估和扶持培育工作。2023年、2024年分别完成了第二批42家、第三批41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的调研评估和扶持培育工作。加上已经注册备案的本土博物馆,晋城全市形成了101家博物馆化的文化惠民阵地。其中市直3家,城区4家,泽州县23家,高平市20家,阳城县26家,陵川县14家,沁水县11家。这些地域特色博物馆从地域分布上看,既有位于城镇的,如晋城铁器博物馆;也有位于农村的,如坤禧宫银饰博物馆。从观光旅游上看,既有位于景区的,如大阳古镇万里茶道博物馆;也有位于非景区的,如秦庄乡村文化记忆展馆。从红色文化上看,既有革命时期的,如抗日战争高平博物馆;也有建设时期的,如一滴水精神展馆;还有改革开放时期的,如山茱萸博物馆。凡此种种,均说明了晋城社会各界对于发展特色博物馆事业的积极态度和已有成果。

发挥各自特点 服务社会发展

众所周知,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此,晋城市文物部门积极引导各个地域特色博物馆,依托各自的特点和实际为社会提供特色文化服务。

从旅游景区内的特色博物馆看。依托这些地方建立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在交通物流、对外宣传、餐饮住宿、文化演艺、文创产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优势。如古堡类景区阳城县皇城相府内的字典博物馆、沁水县湘峪古堡内的孙氏家风家训展览馆等,再如古民居类景区泽州县大阳古镇内的刺绣馆、高平市喜镇苏庄传统婚俗博物馆等,再如风景名胜类景区内的陵川县的王莽岭地质博物馆、阳城县的山茱萸博物馆等。可以说,依托景区发展地域特色博物馆,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也有益于宣传推介晋城的地域特色文化。

从继承弘扬红色文化的特色博物馆看。此类特色博物馆的宗旨主要是宣传红色文化,从而使游客永远铭记红色历史,“吃水不忘打井人”。如泽州县的晋城红色三杰馆、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旧址红色展馆,高平市的八路军宰李兵站旧址博物馆、一级英雄崔建国故居,阳城县的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太岳区武委总会兵工厂展馆,陵川县的八路军第二纵队展览馆、革命历史展览馆,沁水县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博物馆、赵树理展览馆。这些红色展馆,以图文并茂的鲜活形式,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也使观者身临其境、忆苦思甜,从而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前辈先贤通过炽热的鲜血、艰苦的奋斗换来的,不但要倍加珍惜,还要继往开来、不懈努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从具有非遗技艺的特色博物馆看。此类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展示传统非遗技艺的特点和特色化的商业产品来宣传晋城在煤铁、丝绸、琉璃等方面的悠久历史和产业优势,从而形成特色文化和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如被授予“中华老字号”的城区晋韵堂晋城铁器博物馆,阳城县的乔氏珐华博物馆,以及高平市的潞绸博物馆、沁水县的蜜蜂博物馆等。

提升薄弱环节 增强发展后劲

蕴含地域特色文化的晋城地域特色博物馆,当前在地域特色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短板,需要从以下方面增强发展后劲。

从宣传推广看。当前景区做得相对好一些,其通过各种旅游推介会进行宣传推广,但主要宣传的是景区的事项,对景区内的特色博物馆宣传较少。在将来的工作中,要注意推介此方面的内容,如阳城县的皇城相府在推介中应丰富字典博物馆的内容,沁水县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博物馆在推介中应丰富抗日时期我党军政教育的内容等等。

从人才培养看。晋城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具有国有、非国有两种类型。国有文物系统管理的地域特色博物馆人才密集、管理最为规范,国有非文物系统管理的地域特色博物馆次之,非国有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又次之。究其原因,是国有非文物系统管理和非国有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在涉及博物馆基础管理的人才培养方面明显不足,以文博研究、文物考古、文物保护、文物利用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看,此类地域特色博物馆目前没有文博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是从事此项工作。由此可见,要加强对此类地域特色博物馆的人才培养力度,有效提升相关从业者的文物保护及活化利用意识。

从注册备案看。晋城全市目前在中国博物馆协会备案的博物馆仅8家,全省目前有218家,占比3.7%。可以看出,晋城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当前还处于自发的发展状态,急需规范和引导。为此,市级应该从政策资金两方面着手加大扶持力度,对于注册备案成功的博物馆,给予重奖,以形成“重奖一家,带动一批”的良好工作氛围,从而带动晋城的各个地域特色博物馆,向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文物文旅融合 满足公众需求

文旅融合发展是地域特色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满足公众需求的大方向。

从可持续发展看。要建立地域特色博物馆的长效机制,以支持其长期发展。如晋城市目前的地域特色博物馆除了国有的外,大多是村委、企业等自发建立,当他们资金充裕时,保障这些地域特色博物馆发展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他们出现困难时,又当如何?因此,需要综合运用奖补、减税等政策鼓励他们发展地域特色博物馆事业。

从满足公众需求看。要强化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和教育功能。在此方面,首先要做好文物保护和文物研究工作,否则满足公众需求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此为基础,通过现代科技、讲解服务等手段,公众对文物和文化的精神需求,就可以得到多层次的回应,从而最大范围地讲好晋城的文物故事、文化传统、文脉传承。

从文旅融合发展看。要将地域特色博物馆发展融入项目推介和产业发展。比如屡屡见诸媒体的《黑神话:悟空》游戏,其带动了晋城的玉皇庙、铁佛寺、西溪二仙庙等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玉皇庙作为一座以彩塑壁画著称的古建博物馆,自2024年9月开始,伴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热度,每天的参观观众摩肩接踵。2024年国庆期间累计接待25302人次,日均3615人次。这些人群的到来直接带动了晋城当地的餐饮、住宿等行业经济,间接地提升了晋城的知名度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推介了这座太行山城,实为网络游戏带火城市文旅的典型案例。

赋能现代科技 跨界合作共赢

关于赋能现代科技,跨界合作共赢,现在很多行业、产业都在讲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典型案例,如上文提到的《黑神话:悟空》案例。那么,晋城的地域特色博物馆工作,如何赋能好现代科技,实现跨界合作共赢呢?

一是要与时俱进,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从目前已有的工作基础看,有很多文博单位都已经有了基础性的数字化文物资源。如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青莲寺古建艺术博物馆等。但他们更多的是从文物保护和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如何使数字资源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缺乏专业经验和营销人才。为此,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黑神话:悟空》游戏案例所带来的文旅热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初步的判断是,文物保护及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是前提和基础,数字化推广是文物“出圈”的有效载体和商业变现手段,这两方面完全可以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实现互动互补互利。

二是要在保护基础上,不断拓展文物活化利用的领域。从这个角度讲,文物活化利用是对文物资源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就地域特色博物馆而言,就是要大力借鉴已有的成熟发展模式,以“博物馆+”的形式,与古建古堡、非遗技艺、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文娱游戏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形成“博物馆+古建古堡”“博物馆+乡土文化”“博物馆+非遗技艺”“博物馆+红色文化”“博物馆+文娱游戏”等发展模式。通过开放共享,可以使文物资源在其他领域跨界推广,创造出很多的商业模式,把晋城的地域特色博物馆产品,从生产方推广到消费方,进而实现文物活化利用与商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这方面文物部门一定要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意识和授权意识,以防止文物资源的不当利用和劣质低俗传播。

总结过往经验 继续砥砺前行

总之,晋城市建设地域特色博物馆,不仅盘活了全市古建资源,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必须持之以恒加以推进的工作。为此,需要从以下方面继续着力:

一是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策引导作用,推进地域特色博物馆规范化发展。二是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以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抓手,推动博物馆事业融入文旅产业,服务社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强文博人才培养。要将对地域特色博物馆的文博人才培养,纳入常态化工作考核,确保各县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相关培训,并积极组织申报文博职称。

让我们总结过往经验,继续砥砺前行,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凝心聚力、共谋共建,努力将具有晋城地域特色的博物馆事业发展好、推进好。 (执笔:程勇 崔敏)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6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