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青铜 更懂中国——山西博物院举办青铜大会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山西博物院

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时代。中国青铜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青铜器与“礼乐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礼乐文明”。其文化内涵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期,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开馆五周年之际,山西博物院青铜大会圆满落幕,十八位选手齐聚一堂,展示对青铜文化的热爱与敬仰。山西博物院官方微博、抖音、视频号,以及网易新闻、新华财经、搜狐新闻全程直播,各平台观看量290.3万。选手们同台竞技,专家坐镇现场实时点评,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权威性、专业性、互动性的文化盛会。

为什么举办“青铜大会”?

“青铜大会”是山西博物院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项目,旨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答题的形式,广泛汇集热爱文物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到中国青铜文明的传播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来,让古老的青铜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青铜器为中华文明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见证并影响着历史的走向。无论我们今天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离不开五千年文明的浸润滋养。山西在中国青铜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山西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既表现了早期中国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又系统而完整地体现了先秦礼乐制度的成熟和定型,刷新了我们对早期中国文明的认知。

青铜时代早已远离我们的生活,青铜器的角色和功能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许多青铜器的名字也已成为鲜有人知的生僻字。如何让公众理解青铜文明从哪里来?如何让现在的人去读懂、去更好地传承?探寻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正是举办青铜大会的目标和意义。

全民参与的文化盛会

2022年夏天,山西博物院首次尝试举办青铜大会,并获得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积极评价。今年全新亮相的青铜大会,在赛制和题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新升级。线上海选、线下竞赛,三场预赛,一场总决赛,六大关卡、2000道题目,涵盖全国140多家博物馆近千件青铜文物精品。

以青铜器为载体,从山西重要的考古发现到全国各大博物馆的明星文物,从流失海外鲜为人知的国宝遗珠到近几年最新最热门的研究成果;从考古、历史、器型、铸造、科技、保护等领域深入发掘,全面展示中国青铜文明成就,引领观众通过知识竞赛开启一段中华文明的探索之旅。

今年的青铜大会于6月初启动报名,在选手招募阶段,采取线上答题与视频面试相结合进行筛选,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名选手报名参与。54名选手在线上选拔阶段脱颖而出,进入到现场预赛。经过三场预赛的激烈角逐,18位选手闯入决赛,三个半小时的总决赛高潮迭起,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观众们在青铜大会之后纷纷留言,表达对本次活动的肯定与期待。

image.png

本次青铜大会,选手构成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年龄跨度大,参赛选手覆盖各个年龄段,上到花甲老人,下至少年儿童;二是地区分布广,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不乏浙江、江苏、四川、贵州、广东等省观众积极报名参加;三是行业种类多,选手中有学生、教师、公职人员、企业员工,也有设计师、工程师、医务工作者、法官、警察,以及自媒体人、数字技术等新兴职业,充分彰显了广大观众对中国青铜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本次大会年龄最小的选手张越函说:“两年前我参加第一次青铜大会只有7岁,那时觉得站在台上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再次来到青铜大会的舞台,感觉这次青铜大会新的赛制是对我三年历史学习的一次考试。我虽然没有走到最后,但也非常满意自己的成绩。”

赛制题型全面升级

在赛制设计方面,视频题、车轮战、拼图题、滚动题、线索题、风险题六大关卡创意迭出、精彩纷呈,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数“拼图题”环节。在这一环节,题库组精选150件著名青铜器,其中包括利簋、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盘、商鞅方升等42件禁止出境展览的青铜器。大屏幕上会出现一组九宫格,最中央的5号格已提前翻开,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图片内容给出文物的正确名称,翻开格子越少得分越高。在这场高手“对决”的比赛中,青铜知识储备量足的选手,无需翻开其他格子,仅凭借一个局部就能识别器物给出正确答案,展现出见微知著的能力;滚动题环节则涵盖了全国出土过青铜器的十几个省份,随机邀请现场观众发出“开始”和“停”的指令,选手根据抽到的省份,回答与这一省份相关的五道题目,全国各地独具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在青铜大会的现场一一呈现;风险题作为青铜大会预赛和决赛的压轴环节,更是学识、运气和勇气的考验。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个5×5的数字方格,每格对应一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背后有困难、普通、简单三个难度分别对应15分、10分、5分三个分值的题目,选手们既需要关注题目本身,也需要测评其他选手的得分情况。渊博的青铜知识,略显复杂的赛制规则令现场观众直呼带劲儿,选手们的表现赢得阵阵掌声。

青铜大会的题目在时代上,涵盖了我国青铜文明发生、发展、繁荣和转变的各个阶段,系统揭示青铜文明的发展脉络;在空间上,囊括全国各地的青铜文化遗址,以及流失海外的著名青铜器;在体系上,除了青铜器物,还有采矿、冶炼和铸造等相关内容。它们构建了中国青铜文明的全景体系,让公众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中国青铜时代,增强文化自信。

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出土的青铜小刀、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让我们看到中国早期青铜文明在萌芽时期的面貌;记载晋国用盐去往繁汤换铜料的晋姜鼎、武王伐纣后举行大典祭祀先祖的天王簋展现了青铜器铭文正经补史的重要作用;表现演奏场景的秦始皇陵青铜水禽陪葬坑、以汉武帝经由丝绸之路引进的大苑马种为原型的鎏金铜马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文化交往的历史背景;大英博物馆藏赵孟疥壶、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藏周公东征方鼎展示了流失海外的诸多青铜珍宝;灵感来自中国青铜礼器尊的北京冬奥会火种台、“天下第一钟”景云铜钟敲响的春晚零点钟声则告诉我们青铜文明依然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题目的设计并不是为了难倒选手,而是为了引发公众的认知和思考,从而推进公众对中国青铜时代的了解。遥远冰冷的青铜时代,因为有趣好玩的题型、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变得更有温度。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赵志明表示,青铜大会表达了受众对青铜文化、对历史文物的关注,接下来,山西博物院将加大公众和博物馆的双向奔赴,让我们的文化传承久远。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8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