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 重庆持续推动“四普”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徐秀丽

完成14787处“三普”登录不可移动文物复核工作,复核率已过半,新发现文物460处……重庆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早”开局,以“快”起步,以“稳”前行,以“新”贯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举措,质效并举,持续推动“四普”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老带新 新促老

记者跟着普查员的脚步,穿过村庄,跋涉在泥泞的荒草路。

“新立镇的文物点比较分散,偏僻,杂草长得很快,平时我们会定期进行文物安全巡查打卡,每一次来都要做好清理。在这次‘四普’工作中,我们打好前战,合理规划路线,提前清理路障,提高普查效率。”新立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干刘琳边走边介绍。

大约20分钟后,远远望去,一块青石矗立在小溪对岸,这就是位于重庆市忠县新立镇的五龙捧圣神道碑文物普查点。

仔细查看,五龙捧圣神道碑即开凿在整石上。

“碑上饰浮雕‘五龙捧圣’,五条龙身体盘在一起,中间龙头向下,两边各两条龙头仰视,雕刻精美,栩栩如生。这也是五龙捧圣名字的由来。碑帽两端各饰浮雕狮子侧身相望,两边枋柱饰对联一副,五龙捧圣神道碑的形制结构保存较好且很少见。根据碑左侧的文字记载,修建于清咸丰六年,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忠县普查员周李说。

毛倩拍照测量,周李核对记录,黄星现场绘制草图,张猛无人机拍摄……动作麻利,井井有条。

卢雪梅,普查队的专家,工作三十余年,曾参加“三普”工作,指导普查员工作一丝不苟。

“我还有几年就退休了,最放心不下的是忠县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年轻人实地调查经验不多,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实地调查,才能准确判断和真实掌握文物保护现状,切实提升专业水平。”卢雪梅笑着说道。

今年5月“四普”进入实地调查阶段,卢雪梅主动请缨到一线。

卢雪梅经常带领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厘清历史沿革,查阅县志、“三普”档案、考古调查报告等资料,整理出石窟寺、古建筑、古墓葬等不同类别文物简介描述模板,为年轻队员做好内业工作提供参考。

“老带新、新促老”也是重庆普查工作模式之一。普查之初,重庆市就建立市区两级专家组模式,市级指导专家组28名、区县定点专家组7名,在保障普查工作质量效率的同时搭建起全市中青年文物保护专家培养锻炼平台。截至10月底,各级专家赴现场或采取电话、微信等方式指导1000余次,切实为一线普查队伍破解“疑难杂症”。

针对普查中遇到的普遍问题,重庆总结整理出《重庆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常见问题解答》《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范本)及填报细则》,形成9大板块85项问答以及6大类文物填报登记范本,经过检验,应对策略实用有效。

空间规划一张图

从高空俯瞰,“爬崖式建筑”石宝寨就像一个巨型盆景,镶嵌在长江的碧波之中。

石宝寨距忠县县城约20公里,因三峡工程建设,对石宝寨采用了“修建围堰、原地保护”,是三峡库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三大工程之一。

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依崖建有十二层塔形楼阁,青瓦红墙,飞檐展翼,崖顶天子殿,绀宇横陈,藏檐推山,是我国现存最高和层数最多的穿斗式木结构,与玉印山独有的自然地理风貌融为一体。

image.png

在石宝寨,普查员们主要是对“三普”登记数据进行复核,补充新数据。

“石宝寨独特的建筑和地形地势,运用无人机拍摄,才能获得更多影像和精准的测量数据。”忠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普查员曾艳介绍。

运用无人机进行拍摄的普查员,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飞手”。刘勇就是其中之一。

无人机起飞后,刘勇熟练地操作着遥控器操纵杆,按照设定飞行范围、路线进行自动拍摄,再进行手动拍摄。“自动拍摄能尽可能多地获得连续照片,然后通过内业分析存储,补充文物的更多数据,也会为下一步数字化留存资料信息。”

万州区文物管理所与区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组建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队,利用无人机低空影像拍摄、RTK定位、卫星遥感、现场测量、影像拍摄等新技术手段进行文物信息采集,并对“三普”登记文物点逐一现场核查。

普查工作队将人员、设备科学搭配,提前制定普查外业工作计划,科学编排分组,根据现场实操,组建2个外业工作组,每组3至4人,进行移动端数据填报,定位绘图拍照、测量记录、无人机航拍各1人。

“我们有20人投入‘四普’工作中,占规划院20%的人力。”重庆市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国伟说,空间规划参与到普查工作中,更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份工作也非常有意义。

晚上八点,完成白天外业工作的普查员,开始了内业工作。

“白天进行外业工作,晚上进行内业工作,是‘四普’的常态,这样既能使工作不积压,保障第二天工作按计划开展,也能使缺项漏项及时补充。”万州区文物普查工作队队长李力介绍。

规划设计研究院内,“四普”工作组正在导出外业采集的坐标点等数据并上传至PC端,利用智图生成正射影像,制作文物平面示意图、位置图等,经过审核后,录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系统。

“普查的影像、地图矢量数据等也会汇入空间一张图,将来可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运用到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空间规划工作中。”李力说。

自今年5月,开展实地调查以来,万州区已完成44个镇乡、街道共计1084处文物点(其中复查文物1004处,新发现文物80处)的外业调查工作,“三普”文物点复查率达60%。

边普查边保护

“老乡们,大伙听我说!现在国家正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啦!这可是件大事!……保护文物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咱们大伙的事。我们要自觉爱护文物,保护文物古迹,发现在文物周围乱搭乱建、破坏、盗卖文物的行为,要坚决制止,积极举报,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哟……咱们都多留意留意,发现文物线索一定要报告,拨打电话61018872。文物普查队来了,我们要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一起把这件大事办好!”傍晚,朴实亲切的“四普”广播在重庆市万州区柱山乡戈厂村响起。

虽然已经到了晚饭时间,普查员们还在戈厂村1组的普查点位文氏宗祠忙碌着。

白墙灰瓦,精美的雕刻、灰塑及彩绘,营造者巧妙利用山地的自然坡度,前房、厢房、正房逐级抬高,形成了顺应地势、错落有致的建筑特色。

“文氏宗祠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和丰富多彩的形制风格,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也体现了明清移民入川后移民文化地域化的过程,是巴渝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为巴渝地区移民文化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李力一边组织测量一边告诉记者。

文氏宗祠先后被用作祠堂、学校、敬老院,2011年万州区人民政府公布为万州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修缮,恢复历史面貌。

柱山乡因巴蜀古道上雄踞奇峰的柱头山而得名,地处万州西郊。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普查工作,普查员们赶着天黑之前,还完成了戈厂村王氏宗祠、青云寨的普查工作。

在王氏宗祠,记者看到,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预保护公示牌已注明:“此处文物已调查登记,严禁破坏、迁移、占用。如文物遭受破坏,将依法调查处理,严肃追究责任。监管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文物管理所。”并公布了联系电话。

作为市区文化振兴的示范村,戈厂村还举办了孝善文化主题展览、乡情陈列、乡土书吧,突出让文化遗产点亮乡村。

“重庆施行‘边普查边保护’策略。”重庆市普查办宣传组组长彭云生介绍,截至目前,九龙坡区、万州区、南川区等对99处新发现文物采取挂牌保护,避免新发现文物在认定公布前被破坏;垫江县对新发现文物开展考古调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对实地调查过程中县保单位黄龙桥出现的隐患及时抢险排危,南岸区修复杨芳龄墓边坡裂石;涪陵区重点针对荔枝道遗存开展实地调查并编制《荔枝道涪陵段保护利用规划》。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23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