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平阴实践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王哲庆 李明珠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文化底蕴厚重,境内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众多。其中,不可移动文物173处,馆藏可移动文物1903件(套)。近年来,平阴县通过创新性的手段、载体与功能拓展,挖掘本土文化遗产资源,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路径,让文物走进市民文化生活,让现代平阴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坚持发展中保护,让文物“好”起来

强化责任,建立健全文保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实行“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制度”,在全省率先组建起县镇村三级文保员队伍,率先超额完成文保单位巡查看护公益岗招录工作,全县113名文保员经公益岗业务培训后正式上岗。建立完善“文保员日查周报、镇街月查月报、县局半年抽检”的文物保护巡查工作机制,逐步构建起“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

多方争取,抢救性修缮重要文物。多方争取各级修缮展示资金,启动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和预防性保护项目,完成翠屏山多佛塔、平阴永济桥、平阴县学文庙等26个修缮保护工程,中共平阴县委旧址、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诞生地、大峰山八区兴隆镇党支部旧址等5处革命遗址得到修缮展示。

严守底线,筑牢文物安全基石。筛选排查全县170余处文物点,对其中87处有被占压或拆除危险的文物点进行点位测绘,编制勘测定界图并纳入国土空间编制规划。联合多部门开展文物安全大检查及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检查,不断提升文物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行“先考古、后出让”考古前置机制,实施3年来,全县国有建设用地2万平方米以上的60余个项目地块纳入考古前置程序,出具供地项目意见书55个,推动考古前置和经济发展协调并进。

坚持保护中传承,让文物“活”起来

推进展陈常展常新。梳理全县不可移动文物资料,举办“乡村文物云展览”,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分散在平阴乡村各处的不可移动文物。线下举办“吉金青辉——青铜器专题展”“陶启文明——馆藏陶器精品展”“从‘河’而来——青少年非遗手造作品展”等多项展览,激发观众爱国主义情怀。

打造研学社会教育品牌。发挥博物馆文物文化资源优势,做好馆校深度合作,每年举办“传拓技艺”“版画制作”“剪纸技艺”等公益课程,开展“文庙寻古·习六艺之书”“和睦邻里情·博物馆奇妙游”“史韵悠长·千年拓印浸润古今”暑期研学等系列主题研学活动60余场次,切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推出特色节庆文化活动。以非遗文化项目体验为核心,开展“文庙过大年 非遗体验季”“非遗文化集市”“魁星点斗”编钟编磬表演等“过大年”主题活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万‘粽’一心·共建美好平阴”等“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快乐健身幸福平阴”传统武术比赛、“博物馆里的手造文化大集”“博物馆里的非遗廉洁文化”等系列非遗文化活动,年度受益市民达20万人次。

多措并举讲好平阴故事。结集出版平阴县首部系统展现平阴文化特色资源的《平阴文化故事》一书,通过“人物春秋”“奇趣民俗”“黄河浪花”“多彩非遗”和“红色印记”五大版块,系统展现市民生活新变化,尽展平阴的“往事今生”与“诗和远方”。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通“文物背后”专栏,宣传展示平阴县文物信息;以视频形式分16期进行“黄河岸边是家乡”青少年书画作品展播,让市民沉浸式感受黄河文化。馆藏文物云纹铜马、镶嵌绿松石卧牛今年3月出展山东博物馆,今年10月参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礼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特展,让馆藏文物走出平阴、走向全省全国。

坚持传承中发展,让文物“火”起来

集中打造县学文庙“文化大观园”。按照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标准,投资210万元对县学文庙大成殿、文昌庙、乡贤祠等主体建筑进行修缮,新建碑廊1处、明伦堂传统文化书房1处,提升改造文物展厅4处。举办文物展览展陈、“流动博物馆”巡展、传统文化公益讲座、“文庙过大年”等系列节庆活动,打造集“文庙+非遗+儒学+民俗+演艺”于一体的“文化大观园”,县学文庙成为市民乐享公共文化服务的集聚平台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杰出代表。

探索推出“1+2”红色旅游平阴模式。以革命文物为依托,探索推出“1(革命场馆)+2(宣传推介+文化活动)”红色旅游新模式。挖掘红色基因图谱和革命文物价值,串联6处省市级革命文物、4个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9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策划推出“感党恩 跟党走”“访红色印记 忆峥嵘岁月”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部分红色景点还纳入省市旅游线路的宣传推介大盘,红色旅游实现省市共推、资源共享。

多措并举做好资源盘活文章。成立国有文旅平台,盘活闲置文旅资产,推动形成资本、产生效益,加速文旅融合发展。借力国宝多佛塔资源,盘活翠屏山景区。通过标准化改造、品质化提升、业态化植入等手段,建立健全道路标识系统,新建旅游星级厕所2座,完善游客服务中心1处,硬化停车场1处。规划建设商业街区、文化体验区、儿童游乐区、特色餐饮区、非遗展示区,一年来接纳游客32万人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超3000万元。发挥老县城优势,规划建设东阿古镇文化遗址景区。按照国家3A级景区标准,规划打造以古镇文化展示区、民俗风情观赏区、康养休闲娱乐区、阿胶产业体验区为核心的东阿古镇文化遗址景区。景区指示牌、解说牌已安装完毕,游客服务中心、游客购物中心、电商中心正在进行室内外建设,旅游厕所、停车场也在建设中。实施东阿古城于阁老府、东阿古城东南门、于慎行墓地保护展示工程,平阴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