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嘉祥武氏祠后壁楼阁图旁常见一棵大树,学人意识到它与楼阁相伴,一定不是普通的树,或据其枝桠相缠,考其为连理树;或据图像与升仙有关,考其为枣树;或据文献对当时居家前后所栽树种的记载,考其为桑树;或据树下有射鸟的形象,考其为扶桑树。2016年夏山东聊城九州苑小区汉墓画像石上,类似的大树上刻了清晰的榜题“桂树”(图1)。该树位于墓门立柱的最下层,枝桠相缠,无人射鸟(图2)。
“桂树”榜题在汉代画像石上虽然是首见,但在汉代艺术中并不是初见,1972-1973年发掘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小板申东汉护乌桓校尉壁画墓中就有“立官桂树”的榜题(图3),只是学人比较谨慎,没有把它扩而大之,把武氏祠后壁楼阁旁的大树也指认为“桂树”。这次聊城九州苑小区汉墓画像石上“桂树”榜题的发现,为我们解开大树的谜底提供了第一手证据。
那么为什么汉代人对桂树情有独钟呢?
桂树是吉祥美好的象征。《汉乐府·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艺文类聚》卷四十一引用了该乐府。
据传桂树是仙庭之树,也与迎仙有关。汉乐府《陇西行》天上道旁种有桂树:“邪径过空庐,好人常独居。卒得神仙道,上与天相扶。过谒王父母,乃在太山隅。离天四五里,道逢赤松俱。揽辔为我御,将吾上天游。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伏趺。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史记·封禅书》里记载的齐地方士公孙卿劝汉武帝建观迎仙,汉武帝下令建的迎仙观里就有“桂观”,“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茎台,置祠具其下,将招来仙神人之属。”班固在《汉书·郊祀志下》中转载了这段文字,略有调整:“公孙卿曰:‘仙人可见,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馆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飞廉、桂馆,甘泉则作益寿、延寿馆,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西汉人东方朔《七谏·自悲》中的桂树也与神仙世界有关:“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还有人认为桂树是汉家之象。《汉书·五行志》载:“成帝时歌谣又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爵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桂,赤色,汉家象。”至少班固及其家人认为,桂树因为是赤色,而汉色尚赤,故认为桂树是汉家象征。
曹植《桂之树行》:“桂之树,桂之树,桂生一何丽佳。扬朱华而翠叶,流芳布天涯。上有栖鸾,下有盘螭。桂之树,得道之真人,咸来会讲仙,教尔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烦,淡泊无为自然。乘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高高上际于众外,下下乃穷极地天。”
据传桂浆是养生修仙者服食之物。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未若甘兹桂石,美斯松草。”其中的桂石指的是桂浆和石脑。
不过,从汉代画像石上桂树所处的位置看,似乎与迎仙或养生修仙关系不大。九州苑的桂树刻在立柱的最下层,上边是几列人物。而护乌桓校尉壁画墓中的“立官桂树”更与养生修仙不沾边。
古代官府庭院中喜栽桂树,以致有用桂庭指称官府的。如南朝梁陶弘景《解官表》称:“今便灭影桂庭,神交松友。”这里的桂庭就是指官府,灭影桂庭就是不当官了。虽然这是南梁人的说法,但应非新造之词,而是由来已久,否则他人不知何意。而这个“久”,很可能上推到东汉时期,护乌桓校尉壁画墓中的“立官桂树”可为一证。可见庭中生桂树是富贵之象。司马相如《长门赋》中“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句也是一证。因此,汉代画像上的桂树更有可能与官府,或人们对于“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的追求有关。聊城九州苑小区墓的墓主是否为官,不得而知。和林格尔壁画墓的墓主虽不知姓名,但身份是明确的,最后做到了“使持节护乌桓校尉”。武氏三祠的主人也都曾在一段时间内做过大小不一的官吏,其中祠主身份明确的武梁担任过州从事。
桂树引起人们注意不是从汉代开始,之前就已经有人关注了。屈原的作品中常提到“桂”,如《离骚》里的“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东皇太一》里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湘君》里有“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桂櫂兮兰栧,斫冰兮积雪。”《湘夫人》里有“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山鬼》里有“乘赤豹兮从文貍,辛夷车兮结桂旗。”《大招》里有“茝兰桂树,郁弥路只。”西汉首都长安后妃所居之宫名“桂宫”,很可能是延续了战国的传统。
对于汉代画像石上的图像,人们都想知道刻的是什么,最好还能有人告知为什么刻这个或这些图像。学人们为了满足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满足自己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没有榜题明确告知的图像内容努力进行了考释。这些努力是必要的,但其中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主要是图像内容好像与自己查找的文献有联系,于是就文图对照写出并发表了考释文章,可是等相关的榜题出现后,榜题文字往往与此前的考证相左。因此,对汉代画像石,以及壁画、画像砖没有榜题明示的人物故事的考证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减少误入歧途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