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区域内有龙冈商文化遗址,大冈佳富、龙冈中黄等汉代遗址,楼王、大纵湖宋文化遗址等。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前身为盐城县博物馆,成立于1961年,先后获得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城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盐城市文明单位、盐城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称号。1983年,盐城县博物馆升格为盐城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全部移交给市博物馆。1998年盐都区恢复博物馆建制。2010年,盐都区委、区政府在城南核心区“盐渎明城”建设新馆,于2016年2月5日正式对社会开放,今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网红国宝来袭 打造文物活化利用新场景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文化活动“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在盐城市盐都区博物馆举办,观众可以欣赏南京博物院顶流文物“小粉炉”、两千多年前的环保“黑科技”代表作“错银铜牛灯”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清中期掐丝珐琅鎏金太平有象熏炉”。活动从9月27日开始,持续至2025年7月,范围覆盖江苏省13个基层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有诸多文物参展,包括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新石器时代彩陶钵、西汉鎏金铜鹿灯、东汉错银铜牛灯、东晋青釉山羊瓷尊、南朝青釉瓷唾壶、南唐拱立女陶俑和持笏男陶俑、清乾隆年间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清末锡一品锅等,其中很多都称得上是“镇院之宝”。
出土于邗江甘泉汉墓的东汉错银铜牛灯设计精妙,分为灯座、盘、罩、盖四部分。灯座为站立状水牛,身体中空,其背部上有灯盘、灯罩,顶端又有弧形圆管通向牛头顶部,灯火点燃时,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牛身体中的清水后被溶解,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清乾隆年间芙蓉石蟠螭耳盖炉,此次也来到盐城展出。此盖炉为粉红色,通体布满长短不一、大小相同的天然纹理,腹部对称雕饰两组蟠螭和铺首衔环耳,盖顶也雕饰四条小蟠螭,造型古拙敦厚,温润剔透。
盐都区博物馆作为县级博物馆,日均参观人数一般只能达到博物馆容量的十分之一。但这一展览的举办使得盐都区博物馆一段时间内出现了游客爆满的情况,在参观高峰时间段,甚至不得不采取临时限流措施。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系列巡展采用“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展示相结合的形式,把省内三家头部场馆的数字化优秀成果及部分珍贵文物等优质资源搬到老百姓家门口,提供沉浸式“逛展”新体验。展览由“见物”“见展”“见证”“见面”四个部分组成。这三家博物馆以及中国海盐博物馆精心挑选了23件(套)馆藏实体文物,其中珍贵文物16件(套)。
此外,还依托先进的AR/VR技术,将部分展陈异地复刻,未参与“环省行”的更多实体文物们也“分身”来到现场。南京博物院的“物华天宝”裸眼3D装置让观众在指尖360°玩转26件珍贵文物;苏州博物馆的“国宝月历”装置,云上亮相了“吴王夫差剑”“秘色瓷莲花碗”等12件珍贵文物。
以“屏”为媒 以“数”见物
走入展厅,在屏幕上扫描一下二维码,数字讲解员“苏小玲”就出现在观众面前,亲切地告诉大家“本次展览的主题是什么”“展览有哪些看点”“展览中应用了哪些新的展示技术”……“她”能解答关于展览的各种问题。
展厅内,《姑苏繁华图》《南都繁会图》等描绘明清市井风情的名画借助数字化手段,“动”了起来。古人往来穿梭,在喧闹的江南城市里漫步,让观众一秒穿越回古代;戴上VR眼镜,观众移步入景,深度游览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举办的“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布达拉宫——来自雪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展”“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特展”等精品展览,感受虚拟展览带来的美妙体验。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空间也“搬”来现场,以多屏幕融合方式还原,通过裸眼3D技术手段,让观众“一朝入画卷,一眼览千年”,身临其境感受运河沿线8省17市的运河之美。同时,“知者相随——跨越千年的古今对白互动展”借助AI技术,让古代人物肖像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个沉浸式体验空间,成为观众排队体验的热门选择。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表示:“这次展览真是太棒了。我特别喜欢那个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空间,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回了古代一样。”
为配合巡展,活动还组织了32场社会教育活动,用生动的讲解阐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游客在南京博物院的“汉光熠熠——古代照明‘黑’科技”课程中,了解中国古代灯具工艺;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舟楫通南北”课程中,学习舟楫的发展历史,了解船舶知识体系,亲手拼搭船模;在苏州博物馆“走进《姑苏繁华图》”活动中,感受苏州社会文化和风俗风貌。
芙蓉石蟠耳盖炉冰箱贴、运河茶礼套装、吴王夫差毛绒剑、贝聿铭的建筑密码立体书……各家博物馆文创宝贝也都在巡展上闪亮登场,成了游客们“把博物馆带回家”的不二选择。
未来,盐都区博物馆还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突出科技赋能,强化省市联动,发挥基层博物馆的优势,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