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师墓群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岗李乡老庄师村,现由郑州航空港区代管。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为配合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电池二期项目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位于河南省郑州航空港区老庄师墓地进行发掘。
遗址概况
老庄师墓地地处010乡道西部山岗上,西距新郑市20千米,东到尉氏县21千米,北邻淮海路,南部为水寨高村,海拔高度为107米,四周均为广阔平原,地形平坦,山岗北高南低,与平原高差10米,一条古河道从西北向东南流去,环绕山岗西侧和南部,南部村庄水寨高、水寨村均因此河得名。
根据墓葬分布区域特征可以分为东西两个墓群,西部墓群位于区域高岗台地之上,海拔106米;东部墓群位于高岗东北方向的山谷内,海拔98~100米。其中,壁画墓群位于东部墓群,由南向北分布10座。
墓葬形制均为带阶梯墓道砖室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墓室四部分构成。墓门和墓室均采用仿木砖雕结构,墓室内壁装饰有彩绘壁画,整体保存较好。
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项目建设用地,对这一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共发现墓葬33座,灰坑58个,窑2个。2023年3月,基建项目方对2022年考古发掘区西部进行地面整平,施工过程中发现2座宋墓。截至目前,老庄师墓地共发现宋墓10座,墓葬位置相近,布置井然有序。
主要收获
老庄师宋墓数量较多,年代跨越时间较长,保存完整,墓中的砖雕和壁画十分精美,包含了多种文化因素,生动地体现了北宋中原地区的生活习俗和丧葬文化。根据墓门、墓室的仿木建砖雕结构,墓壁装饰,棺床设置等内容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M30和M20。这一时期墓葬规模较小;墓门门楼装饰简单,无檐缘和门簪设置,椅柱无铺作,无彩绘;墓室椅柱结构简单,铺作为一斗三升;墓室西壁砖雕结构简单,尚未出现成熟的整套桌椅配置,北壁只有门楼,无窗户,东壁和南壁装饰简单,仅有矮足柜和灯台。棺床较矮或者无棺床。整体呈现简朴的风格。
第二阶段,包括M13、M14、M15、M17、M31。墓葬规模较之第一阶段明显扩大;墓门门楼装饰复杂化并呈现两条技术路线,一条增加檐缘和板瓦,另一条为椅柱增加一斗三升式的铺作,大部分施有彩绘;墓顶开始出现彩绘装饰,一般为纯色彩绘;墓室椅柱结构也逐渐复杂化,大部分墓室椅柱铺作均施有彩绘,开始出现五铺作结构。墓室砖雕家具开始复杂化并形成固定的风格。西壁出现成套的桌椅配置,桌子上一般摆放成套的托、橱、注等器具;北壁在门楼基础上,加入了窗户,有直棂窗和破直棂窗两种,门楼门簪也开始出现簪花门簪。东壁出现成套的长桌和矮足柜,一般放置有细腰剪刀和熨斗两种家具。此外不同墓葬还有梳妆台、人物彩绘、盒子、衣架、长尺等设置。第一期位于东壁的灯台开始移至南壁。棺床为长砖垒砌棺床。
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主要的演变特征有,墓葬规模较大;彩绘壁画运用成熟,广泛地出现在门楼、墓顶、墓室四壁,但除少量彩绘器具外,大部分为几何纹装饰;出现成套的砖雕仿制家具。
第三阶段,包括M18、M19。本期墓葬延续了第二期的演变趋势,并进一步发展。首先,墓葬规模进一步扩大;墓门门楼椅柱装饰演变为五铺作,施有复杂彩绘;墓顶开始出现壁龛,内填有人物壁画。此外,墓顶装饰开始出现人物、鬼怪、花鸟等主题;墓室椅柱结构出现六铺作单抄双下昂结构,较第二阶段更为复杂。墓室砖雕家具继续复杂化,西壁在成套桌椅和器具的基础上,出现了亭子;北壁和东壁延续二期特征无明显变化;南壁新增了兵器,灯台有1个灯口变为3个。棺床变为叠涩垒砌的须弥座棺床。
第三阶段较第二阶段的主要演变特征有,墓葬规模进一步扩大,彩绘壁画更加成熟,从以几何纹为主,扩展到花鸟、植物、人物、神话、怪兽等主题。墓室内砖雕结构进一步复杂,出现亭子、弓箭、三口灯架等设置,棺床由普通的垒砌棺床演变为叠涩须弥座棺床。
老庄师宋墓群年代判别:
第一阶段墓葬墓门不见铺作设置,墓室椅柱铺作为一斗三升,墓壁无家具或者没有全套砖雕仿木家具。装饰风格简单,根据《宋元明考古》 和《我国北方地区宋代砖室墓的类型和分期》中对北方早期宋墓的研究,本期两座墓应为北宋早期。
第二阶段墓葬仿木建结构略微复杂,墓门和墓室均有铺作设置,墓壁出现成套仿木砖雕家具,形成固定范式。老庄师墓群与郑州南关外北宋墓和济南山大南校区宋墓等纪年墓风格相近。郑州南关外北宋墓,墓门有檐缘和板瓦,椅柱铺作为一斗三升;墓室铺作为一斗三升;四壁有成套仿家具砖雕,包括桌椅、长桌、矮柜、镜台。而济南山大南校区宋墓,墓室有铺作设置,均为一斗三升,建隆元年(960年)迁葬。除此之外郑州市北二七路两座砖雕宋墓,墓室椅柱铺作为一斗三升;墓室四壁有成套桌椅仿家具砖雕,其年代定为北宋早中期。因而推断M13、M14、M17的等墓葬为北宋中期。
第三阶段墓葬仿木砖雕结构是整个墓地最复杂的,墓门和墓室椅柱铺作较之前更为复杂,均为五铺作或者六铺作;墓壁装饰也极为繁缛,墓室中部有须弥座棺床,墓顶小龛内有胡人和汉人壁画。这两座墓与洛阳邙山壁画墓、白沙宋墓M1风格接近,但不如后者繁缛,年代应为北宋晚期到辽金时期。
主要认识
北宋上承五代下启元朝,这一时期政治环境开明,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繁荣,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改变。礼制逐渐向下层阶级转移,与流传已久的民间信仰一同形成了独特的宋代丧葬观念,即人事奉鬼。老庄师宋墓群是近年来中原地区宋元考古工作的一次重要发现,这批材料的发掘对研究北宋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丰富了北宋中原地区的文化元素。老庄师宋墓群位于北宋中原地区统治核心区域,距京城(汴梁)直线距离仅有30千米。时间跨越北宋早中晚三个期段,不同家族墓区除了共同的时代特征外,均有各自的特色,例如特立独行的M13、佛教信仰浓厚的M31、钟情壁画的M32、营建失误的M17、汉胡文化融合的M18和M19等。老庄师墓群以其多元的文化因素反映了北宋中原地区的文化演变进程,其中既有普通平民视角下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也有朝代更替或文化融合影响下的文化面貌,对研究北宋中原地区文化演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其次,老庄师宋墓群完善了北宋中原地区的墓葬年代分期。目前学界对北宋中原地区宋墓已有比较系统的分期成果,但涉及到圆形穹隆的砖室墓的分期仍存在期段和划分标准粗糙的问题。此外,北方中原地区的宋墓根据与京城的位置远近,其文化面貌也有所不同。老庄师宋墓群位于北宋东京城的核心文化圈内,其分期标准和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本次分期是从门楼、铺作、仿木砖雕和彩绘装饰全方位的要素分析,对完善北宋中原地区砖室墓的年代分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老庄师宋墓群中题材各异的彩绘壁画和仿木建构为研究北宋中原地区人群的社会生活和墓葬习俗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北宋中原地区宋墓文化一直存在着丰富的世俗内容,往往生动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后期随着墓葬形制的扩大,墓葬中的仿木和仿家具的砖雕内容越来越多,彩绘壁画也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这些仿木铺作、家居用品、亭台楼阁无一不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写照及对死后世界的幻想。老庄师宋墓群的墓葬空间布局反映了当时人群的丧葬观念,同时印证了昭穆葬法和五音葬法等埋葬规律。除此之外佛教文化、世俗文化和金文化也在墓葬中也有所体现。
老庄师宋墓完整的年代序列,对研究同时期北方宋墓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墓葬装饰对了解宋朝时期的经济状况、风俗习惯、丧葬观念等历史现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展现出了人群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多元性,为研究普通市民家居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工作站 执笔:常宏杰 樊温泉 张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