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派艺术创始人梅兰芳先生130周年诞辰,也是梅兰芳先生之子、梅派艺术传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原团长梅葆玖先生9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两代艺术大师对于中国戏曲艺术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国家大剧院与北京京剧院深度合作,先后上演了“梅韵流芳”名家名段演唱会、《穆桂英挂帅》及梅派经典集萃《梅华香韵》等系列精彩演出,还联袂策划推出了“梅韵霓裳——北京京剧院藏梅兰芳、梅葆玖戏曲服饰展”,演出+展览的组合模式延伸了剧场舞台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也让物化的展览内容愈加生动、鲜活。
展览以《游园惊梦》《霸王别姬》《西施》《洛神》《贵妃醉酒》《太真外传》《凤还巢》《抗金兵》《穆桂英挂帅》九部梅派代表剧目为线索,展出了梅兰芳、梅葆玖两位艺术家曾经穿戴使用过的精美戏曲服装、头面三十余件(套),配合舞台布景、道具、黑胶唱片、书画作品等相关展品。以及翔实的文献资料,在一步一景的展厅环境中,立体化深入呈现剧目创作、服装设计及角色塑造背后的故事。展览一经推出,便获得首都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以展览中展出的《霸王别姬》剑舞衣、《西施》去国衣、《洛神》仙会衣为例,简要介绍梅派古装新戏的服装特色。
梅兰芳先生生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从晚清至民国,从旧社会至新中国,舞台生涯近六十载,历经了时代的变革,在戏曲艺术发展史上,被誉为“承上启下”之人,他的艺术造诣为京剧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梅兰芳先生富有守正创新的进步思想和艺术追求。他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谈到:“我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学习演唱时期、古装时装的尝试期、出国表演时期。”可见,在梅先生看来,排演古装、时装新戏是其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20世纪20年代,京剧鼎盛繁荣,各地名角云集,大家竞相排演新戏以满足时代和观众的需要,梅兰芳先生亦不例外。在1914至1927这十三年间,他先后排演了包括《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霸王别姬》《西施》《洛神》《太真外传》在内的十四部古装新戏,以及《孽海波澜》《一缕麻》《童女斩蛇》等五部时装新戏。梅先生在保持京剧艺术本质和特性的前提下,于唱腔身段、服饰装扮、人物塑造、舞台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大胆革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使梅派艺术得以全面发展,为20世纪中国京剧艺术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这件剑舞衣是梅兰芳先生在古装新戏《霸王别姬》中为虞姬所特别设计的服装,极具梅派古装戏衣特色。整套服装由黄色缎绣花鸟纹圆领对襟上衣、白色缎绣花卉鱼鳞纹腰包(裙子)和虞姬甲组成。虞姬甲又分为云肩和下甲两部分,以鱼鳞纹、孔雀纹为主,蓝缎镶边上饰有整齐排列的银泡钉,边缘缀有红丝穗。整套服装具有戎服的性质,这也符合了虞姬随项羽出征的身份设定。
梅派古装戏衣最大的特点是讲究合体剪裁,一改传统戏衣宽大平直的轮廓特征和衣在裙外的穿着方式,裙子系在上衣之外,以带束腰,这样的服装形制更加突显剧中女性角色身形修长、曲线婀娜的美感。剧中舞剑一段,服装上冷调的银泡钉与暖调的红丝穗随着虞姬身段动作的变化刚柔并济、相得益彰。梅兰芳先生对于角色塑造和美的追求也体现在对服装细节的设计之中。他曾经谈到,1955年做的一套虞姬剑舞衣,两腋下用深紫色,是为了应对身体逐渐丰腴,不宜穿系腰服装的缘故。此外,他还要求把两袖及云肩做得宽大一些,使在比例上与身材相适应,观众在视觉观赏时也会感到更加协调。
《西施》是梅兰芳先生1922年创立“承华社”后排演的第一部古装新戏,根据昆腔《浣纱记》传奇改编。展览中所展示的这件雪青缎绣芭蕉仙鹤纹女帔是“西施归越”一场中西施所穿的服装,因此又称为“去国衣”。
关于这件服装的样式,在梅兰芳先生为1930年访美所绘制的图谱中有明确记载,与目前流传下来的“去国衣”样式颇为相似。服装的主体纹样是芭蕉,这在传统戏曲服装纹样中是极为罕见的。服装正面大、小两棵芭蕉从左侧下摆一直延展至肩部,枝干坚实挺拔,叶片宽大茂盛,并且与如意头对襟大领形成了前后叠加的层次关系,极具视觉张力和设计美感。蕉叶之下有双鹤对望、立于水边,神情灵动。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绒绣之上细密排布着大量与绣线颜色相统一的深绿、浅绿和金色料管,这些新材料的使用不是作为服装局部的点缀装饰,而是与刺绣共同构成了服装纹样的造型结构,不难想见在舞台灯光的映衬之下,伴随着梅兰芳先生身段的变化是何等光彩照人。整件服装从纹样设计到材料选择,都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革新。
《洛神》这出戏是根据曹植《洛神赋》,又参考明代汪道昆《洛水悲》杂剧所改编的古装新戏。这出戏的服装比较特别,是传统戏曲衣箱中所没有的服装规制,由古装衣裙外披长纱或两幅稍短的印花软缎的组合,梅兰芳先生希望以此可以达到《洛神赋》中所描绘的洛神“披罗衣之璀璨兮……曳雾绡之轻裾……”的凌空飘然之感。展览中展出与古装衣裙搭配的是珍贵的印度花披纱,虽然不是传统戏曲服饰纹样,但是从服装整体看来较为协调统一。
梅兰芳先生富有深厚的美学根基和开阔的艺术视野,广泛学习各行当、各剧种之长而取其精髓、融会贯通。同时,向中国绘画、雕塑、舞蹈等传统姊妹艺术学习借鉴、汲取营养。他曾谈到,从古今书画中“我感觉到色彩的调和,布局的完密,对于戏曲艺术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因为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妆、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一幅活动的彩墨画”。他从绘画作品中汲取灵感,通过戏曲服装的独特语汇塑造京剧中的洛神形象,用衣裙外面的长纱来表现洛水之神天风吹袂的姿态。“这个纱,分为三幅,左肩披的一幅最长,一直拖到右下方,右肩披的一幅比较短,掖在长纱里面,另一幅结成一个彩球垂在左肩下,这样扮法就不至于受制于衣裳而可以支配它了。”这样三片长短不同的纱代替了宽大冗长的衣裳,既可以如画作中的洛神形象缥缈灵动,保持了人物的特殊身份属性,也遵循着戏曲服装“可舞性”的原则,使得演员的身段动作更加便利。
梅兰芳,是“美的创造者”。他以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改革精神,将京剧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作为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始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推出大批弘扬传统文化、书写时代气象的文艺佳作。本次展览是对梅兰芳、梅葆玖先生戏曲服饰的系统展示,对梅派艺术以演出+展览模式的集中呈现,也是用展览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