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肖维波报道 经过四年修缮,正阳门箭楼于12月26日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重新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又一处向社会开放的重要遗产点,也是时隔30余年正阳门箭楼再次对公众开放。
正阳门箭楼建成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是北京老城城垣结构的标志性建筑,体量宏伟高大,是前门地区的景观制高点,向南可遥望永定门。明清时期与正阳门城楼、瓮城等共同构成一组兼具防御性和礼仪性的城门建筑群,具有不可替代的地缘优势与文化内涵。
据了解,2020年10月,正阳门箭楼对箭楼城台、浮雕、窗眉、室内木构件油饰、屋面等启动修缮。修缮中,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此次开放区域为正阳门箭楼地面、北侧城台及展厅一至四层。
位于箭楼内一至三层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专题展览,以“遗产描述”“遗产价值”“保护与管理”三个部分,通过一系列文物、资料、老照片等展品的展示,立体呈现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讲述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
此外,箭楼四层为文化客厅,设有非遗展示区域。观众可以参观“燕京八绝”非遗工艺品,体验茶艺和手工艺互动,观赏古家具和古琴演奏。
在开放日当天,正阳门箭楼内举办以“正阳新生 当阳而立”为主题的开放活动。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向北京中轴线基金会捐赠长达7.8米的立面长幅国风图文画卷《北京中轴线图卷》,并由基金会转赠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同时举办《北京中轴线台历》和纪念封首发以及“我与正阳门的故事”群众分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正阳门箭楼从建成之日起,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恢复开放后,正阳门箭楼将充分挖掘和彰显北京中轴线的独特魅力,最大限度发挥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