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博物馆作为云南普洱市在地文化展示窗口,承担着普及当地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公众文化认知水平等社会服务职能,也因其特殊区位成为面向东南亚的文化展示一线窗口。
近年来,普洱市博物馆积极探索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科学技术与文物保护工作相结合,通过智慧博物馆系统开发建设,使博物馆突破传统工作方式,挣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延伸普洱市博物馆社会服务链条。具体来说,馆内实体展品在传统展示方式的基础上,以数字化的形式补充、扩展展览内容;利用大数据分析及用户访问的数量、时间、兴趣点,总结出观众的需求趋向,为后续的展览和开放提供依据;博物馆针对不同数字化展示程序做到智慧优化,实现馆外展区与馆内展厅、博物馆观众与工作人员、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管理,构建智慧博物馆体系。
普洱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背景及开展情况
目前,普洱市博物馆登记入库藏品14683件/套,含茶叶藏品484件/套、民族服装138套。为更好地进行藏品保护和科学高效的展示传播,提高普洱市博物馆文物保护水平,充分发挥博物馆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普洱市博物馆于2021年开始申报开展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项目内容包括藏品数字化采集(包括馆藏文物165件/套三维数字化采集制作及展示、33件/套二维数字化采集及制作)、普洱市数字博物馆PC展示系统、普洱市数字博物馆文物藏品展示APP(适应IOS和安卓系统)、普洱市数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普洱市数字博物馆微信小程序、普洱市博物馆数据资源库建设、移动大屏幕互动一体机、硬件设备建设、云平台服务建设等。
普洱市博物馆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不仅实现了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更建成全新的多维数字化文物展示管理服务系统,集成3D虚拟现实展示手段、AR增强虚拟现实展示手段、全景技术展示手段、微影视艺术展示手段、新视觉艺术设计展示手段,达到全面、直观展现普洱市博物馆精品文物的目的。
普洱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建设、成效及反思
数字化建设与成效
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采用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数字三维重建等先进技术,对165件/套馆藏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采集制作及展示,对33件/套文物进行二维数字化采集及制作,生成文物的三维模型和高清影像数据并关联整合相应的其他多源异构信息,实现对珍贵文物的永久性数字化保存,为历史研究、文物修复、展览展示打下丰富的数据基础,形成了相应的数字资源采集和制作规范。
数字文物线上展示: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藏品展示APP(适应IOS和安卓系统),同时建设普洱市数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以及PC展示系统。通过线上平台,普洱市博物馆展览扩大宣传教育效用,扩展文化传播的时空、人数范围,实现“资源利用知识化、公众服务智慧化、信息传递双向化”。此外,普洱市博物馆数据资源库建设、移动大屏幕互动一体机、硬件设备建设以及云平台服务的建设,方便文博爱好者根据自身需求检索相关展品信息。
数字化保护利用:普洱市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建设有效扩大了文物资源的展示和利用,对马帮文化、边地文化、茶文化的传承以及普洱历史的研究带来积极影响。数字化与教育相结合,丰富了青少年博物馆学习体验,让学生能足不出户看展览、学知识,充分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满足了青少年对普洱文物知识的好奇心。数字化与宣传相结合,丰富了观众的信息获取渠道。如2024年“创赢普洱”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中,普洱市博物馆推出普洱数字产品及文物珍品展览,开展线上直播大赛活动,与观众实时互动,更好地对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等普洱历史内容进行宣传推介。
数字化效益显著: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文化展示形式,保存了普洱的城市文脉,产生了深厚的文化影响力。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媒体等渠道扩大文物资源的集中展示和综合利用,在带来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为发展普洱特色经济、多元化旅游业以及繁荣地域文化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现阶段工作反思
普洱市博物馆的165件文物已完成三维数字化采集,通过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数字三维重建等先进技术记录文物原始的三维信息和纹理信息,获取到真实尺寸真实纹理的三维数字模型。这不仅可以实现三维展示,而且能为文物修复、保护提供科学模型,即使文物遭到损坏的情况下,仍然能进行科学研究,虽然完成初阶段的数字化采集,对数字化开发利用有了初期的基础,但在技术支持、成果转化及管理标准方面,还需要提高。
从现阶段采集工作来看,数字化采集仅限于文物的三维数据、影像数据、文字信息采集和加工储存;博物馆现有的文物海量信息未能通过增强现实、智慧导览等多种技术手段与公众分享,不能满足公众深层次的要求;各种新旧展示手段还未纳入使用,并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未达到文物信息的有效整合。
从现阶段宣教工作来看,普洱市博物馆在教育宣传与文化传播方面,目前文物的展示形式主要以展板、图文或少量影像媒体为主,展示环境多为静态展示,内容不够丰富,内容创作较为简单,交互体验性一般,缺乏有效的虚拟实物展示;同时,对外宣教还未形成统一的上层平台来进行管理和操作,不利于各子平台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的及时发布与更新;同时,馆内信息发布体系不完善,各种信息发布平台相互独立,信息发布不能统一管理,实现及时传递给观众,难以面向更广泛的网络观众进行具有吸引力的数字化宣教,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从现阶段管理工作来看,普洱市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相关的数据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及展示应用等方面缺少相关标准规范指导。
目前,普洱市博物馆藏品类别虽多,但类目下数量少,数字化工作只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按照不同类型、材质、尺寸制定专属方案进行数字采集技术优化试点,数字化工作尚未普及到所有馆藏文物中。接下来,普洱市博物馆将立足现有互联网资源,以微信公众号作为首要宣传工具,进一步推动线上应用和线下场景交互体验项目搭建工作,丰富普洱市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平台内容;将立足现阶段三维扫描数据,对当地历史进行艺术加工,以虚拟呈现结合现有设备进行VR互动展示,在本次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内容开发;将借鉴其他优秀展馆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文物特点,探索适合的数字采集优化路径,为文物的研究和展示提供更优质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