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谱新篇 笃行不怠再扬帆——西南博物馆联盟运行十四年巡礼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西南博物馆联盟调研组

2024年10月21日,西南博物馆联盟2024年年会暨“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学术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西藏等全国102家博物馆馆长出席会议,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交流分享了研究成果。回顾西南博物馆联盟的发展历程,始终践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四载砥砺前行,十四个春华秋实。西南地区博物馆乘着博物馆国际化战略合作的东风,勇担使命、扬帆启航、交流合作、砥砺前行,奋力开创了西南地区文博事业新局面新篇章。

坚持初心使命,西南博物馆联盟应运而生

应势而生,服务大西南地区。在中国博物馆国际化合作的浪潮来袭之际,2010年4月16日,重庆、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和西藏的40余家博物馆在重庆召开西南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通过了《西南博物馆联盟规程》《中国西南博物馆联盟宣言》,携手成立西南地区首个博物馆联盟——西南博物馆联盟。同年4月18日,25家博物馆在《重庆日报》公开发表《西南博物馆联盟宣言》,明确提出“将充分发挥西南六省区博物馆所蕴含的地域文明、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秉承为社会服务、为公众服务、为现实服务的主旨,共同致力于西南的社会和谐。”西南博物馆联盟的正式成立及宣言对外发布,为全面加强西南地区博物馆区域协作、优势互补奠定了扎实基础。

建章立制,构建大发展格局。为加快推动联盟发展,2016年11月25日,西南博物馆联盟在重庆召开“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合作共赢”主题融合发展座谈会,审议通过了《西南博物馆联盟入盟细则》《西南博物馆联盟业务培训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联盟准入机制,并达成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学术研究、业务培训等领域多项合作共识,形成《西南博物馆联盟融合发展座谈会备忘录》。2018年,西南博物馆联盟结合发展实际,修订完善《西南博物馆联盟规程》,确立“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谋发展”的宗旨,形成以联合办展为龙头、交流培训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突出西南区域文化整体性、共同致力于西南地区博物馆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联盟格局。

随着西南博物馆联盟不断发展壮大,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增强。目前,西南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达156家,涵盖社会历史、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综合四类博物馆,超过西南地区博物馆总数的1/5,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博物馆联盟。在西南博物馆联盟的影响下,西南地区建立了川渝博物馆联盟、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总分馆制等平台,牵头发起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联盟协同发展模式得到有效复制推广。

坚持项目合作,西南博物馆联盟风生水起

长期以来,西南博物馆联盟坚持项目合作,进行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探索,实现联动高效发展。

注重协同合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加强博物馆主要功能发挥的协同联动,促进交流互鉴,提升西南博物馆联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是陈列展览获得多项大奖。13家联盟成员单位联合推出的青铜文化主题大展“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云南、四川、西藏、广西等8家省博联合推出“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联展”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8家文博单共同策划“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在意大利展出并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四川博物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广元市博物馆等联合承办的“雄关漫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入围“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联盟合作完成“松石间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琴展”“一见钟琴——从宫廷礼乐到文人雅兴”等多项展览。据统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广西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20家博物馆获得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37个,在全国占比10.7%,其中2023年度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沉睡数千年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博物馆基本陈列”获得特别奖,云南省博物馆“追寻香格里拉——青藏高原东麓的迁徙史诗与流动对话”获得精品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和成都博物馆的展览分别获得优胜奖。此外,联盟成员单位斩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17个、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12个。

二是社教活动加快推广。持续加强场馆服务与文化传播相统一,共享社会教育资源,共建研学旅行路线,联合提升西南博物馆联盟的社会教育传播力影响力。六省市区着力整合馆藏资源,打造贯通的研学旅行路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学团走进云南、四川,贵州省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馆藏资源联合打造的“重走长征路 探寻伟人足迹”红色研学路线被中国博协评为“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介活动”优秀路线。初步统计,西南博物馆联盟平均每家博物馆拥有社教品牌11个,拥有多支优秀专业讲解团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博物馆教育项目曾获得全国“十佳文博社教案例”,湖南博物院、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项目入选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名单,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研学项目获得首届文化遗产研学十佳线路,13家博物馆项目入选“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100项)且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项目入选示范项目名单(10项)。 四川博物院有关项目获评文化部“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云南省博物馆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获得全国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一等奖,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获得专业组一等奖,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云南省博物馆获得志愿组一等奖,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组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等。

三是文创产品品牌日益多元。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参与三峡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常态化组织文创研讨论坛,注重赋予文创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无形的创意体验服务。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贵州省博物馆等70多家单位发起博物馆参观护照项目,推出史上第一件共有文创产品。云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11家博物馆推出首部展现西部民族文物故事的日历——《国宝日历双年历》。桂林博物馆文创产品荣获第九届博博会的“弘博奖最佳展示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花鸟画”系列文创产品荣获“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最受欢迎奖”,金沙遗址博物馆荣获2021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

着眼共享共进,联盟整体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促进西南地区博物馆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整体服务能力,西南博物馆联盟切实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成员单位互学互鉴互促,实现经验共享共进。

一是运行管理逐渐规范升级。为适应新时代文博事业发展,云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广西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西藏博物馆、桂林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陆续建成新馆或实行改扩建,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不断拓展、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西南六省市共有79家博物馆入选第五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2018年以来,贵州省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18家博物馆新晋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南宁市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等57家博物馆新增为二级博物馆,武隆博物馆等26家博物馆新增为三级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入选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名单,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获评“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广西民族博物馆、钦州市博物馆、百色起义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扎西会议纪念馆、拉萨海关关史馆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二是数字建设进程明显加快。西南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与时俱进,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加大对信息化、数字化投入。四川省内泸县博物馆等20余家中小博物馆被纳入国家文物局指导、腾讯公司实施的“中小博物馆繁星计划”并全面加强数字建设,金沙遗址博物馆的“智慧金沙——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荣获2018年“第二届国际数字遗产最佳实践案例竞赛技术创新奖”,成都博物馆5G文创智能馆不断优化文旅体验新场景,三星堆博物馆建立虚拟数字博物馆和数字云展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建立数字“活”化展陈服务体系、建成常态化服务云展览平台,古蜀文明系列数字展的开篇“重返三星堆——古蜀王国奇幻之旅”VR沉浸式体验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启全国首展。截至目前,建川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5家成员单位入选“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在全国占比21.7%。

三是文化服务能力升级提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广西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指定为涉案文物鉴定机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获批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云南省博物馆具有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与技术保护设计、文物保存微环境控制技术保护与设计甲级资质。西藏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等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获得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奖,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师郭汉中荣获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联盟成员单位的18名职工获得“全国最美文物守护人”称号,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荣获“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单位”称号。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虫霉病防治研究 聚焦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应用”和成都博物馆的“‘一馆一策’激发干事创业内生活力”入选国家文物局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联盟赋能成长,以点带面,释放西南地区文博事业发展活力。截至2023年末,西南地区博物馆近1100家,在全国占比16%,年度举办展览近6000个、线下教育活动4万余场,全年接待观众超1亿人次,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效益不断彰显,文博事业呈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宣传推广,西南博物馆联盟声名远播

近年来,西南博物馆联盟切实加强对外文化传播的主动性,不断夯实创新传播体系,加快宣传矩阵建设,增强讲好西南故事、创新中华文明表达的能力,不断扩大西南地区文化在国际国内传播力和影响力。

线下线上相融合的传播体系不断完善。西南博物馆联盟定期举办年会、学术研讨会、联合展览和文创展销等活动,推进文旅跨区域交流交融,鼓励成员单位加强馆校、馆社等合作,拓展文化传播展示空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56所中小学签订馆校共建协议,贵州省博物馆《贵博文物说节气》《贵州“云上考古”公开课》融媒体系列产品入藏省级博物馆,成都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示范单位,四川博物院获得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免费开放最佳社区文化促进奖”。重庆自然博物馆《湿地中国科普丛书》荣获科技部2023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大足石刻研究院承办的《大足石刻研究》期刊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贵州省博物馆等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了平坝恐龙研究成果并建立了一新属种——守护黔龙。支持成员单位打造立体化传播体系,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重要博物馆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四川“文博+传媒”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全媒体传播计划;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与广电重庆公司签订“重庆云上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加快集群数字化建设;三星堆博物馆统筹拍摄《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又见三星堆》《古蜀瑰宝》等纪录片,其中《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在B站评分9.9分、播放量超8000万次。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出品的《中国有三苏China’s Got Three Sus》国际微纪录片全球首播,成功在海外掀起一股“三苏文化”学习与研究热潮。2023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中,云南省博物馆《听,历史在说话》系列音频和西藏博物馆《在西藏博物馆,看见西藏!》宣传片获评精品项目,9家博物馆的直播、短视频等项目得到推介入围。2024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三件珍贵文物在央视《国家宝藏》惊艳亮相、深度解读。至此,西南博物馆联盟的文化宣传推广阵地实现线下、线上同步推进,多点开花。

“自媒体+社会媒体”宣传矩阵逐步形成。据调研,西南博物馆联盟多家成员单位成立了信息影像部、文物信息部等部门,负责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自媒体平台建设运维。云南省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获评“2019年度十大文博创新力官微”,成都博物馆居于“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第九。与社会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联盟成员单位构建广覆盖、多维度、立体化宣传矩阵的重要途径,并取得良好成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腾讯合作开发的“白鹤梁神女”皮肤在“王者荣耀”游戏中广泛传播,联合华龙网推出的“百物话百年”专栏累计阅读量突破700万次;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卫视跨界联动推出《又见三星堆——2023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国韵新年演唱会》累计7亿人次关注、1300万人次观看,与抖音、腾讯文旅官微等战略合作将加速形成全网媒体矩阵。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评价中,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3家成员单位入选2021年度影响力前十,2022年度、2023年度影响力评价百强联盟成员单位占比超12%,充分说明西南地区博物馆考古成果与传播推广受到世界观众关注,有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风正扬帆正当时。西南博物馆联盟必将永葆初心、砥砺奋进,着力打造成为传承地区文明的重要殿堂、公众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展示区域形象的金色名片,谱写西南地区文博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

(西南博物馆联盟调研组组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牟丰京 副组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文科 调研组成员:雷学刚 袁泉 杨路 衡元庆 胡力方)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91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