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位于湖北省中部,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县府驻地曾是楚国的别都、秦朝的禁苑、汉晋的郡治,现存著名的楚王城遗址。
2024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展出的秦律十八种表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古代法律制度就已成体系。总书记详细听取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介绍,指出要继续加强考古研究,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让中华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激励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展品中,郑家湖墓地最新发掘出土文物“中华第一长文觚”因其形制罕见、内涵丰富、学术价值重大而备受瞩目。它是云梦工作站完成的郑家湖墓地出土木漆器保护修复成果之一,是湖北文物保护、研究、利用成果体现,湖北省博物馆总分馆制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简牍出土第一站——云梦工作站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罗运兵扎根云梦五年,目前负责郑家湖墓地的考古发掘工作。他介绍,云梦先后有五批战国秦汉简牍出土,分别是1972年出土的大坟头汉牍、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牍、1989年出土的龙岗秦简牍、2006年出土的睡虎地汉简牍和2021年至2023年出土的郑家湖秦觚与汉牍。他说:“这些简牍都出土于墓葬,十分‘娇贵’,要边发掘边保护,在发掘现场就要同步启动脆弱文物保护修复,第一时间进行清洗、脱盐处理,技术脱水、干燥等工作。”
湖北省博物馆是战国秦汉简牍最重要的收藏单位之一,收藏有超过2300枚简牍。馆长张晓云介绍:“馆里自1971年就建立实验室进行竹简脱水试验,是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两处科研工作场所之一,一直致力于木漆器的保护研究等工作。”
“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2004年经批准设立。成立以来,基地构建了针对木漆器的工艺研究、病害评估、保护修复和技术推广等方面较为完备的方法体系,在考古现场保护、木漆器脱色脱水、修复复原、病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由基地原创的饱水竹木漆器乙二醛脱水法,为全国20多个省市、100余家文博单位提供相关技术支撑,保护竹木漆器文物10000余件(套),占全国总保护量的70%以上,先后在成都、长沙、合肥、扬州、济南、兰州、南昌、云梦等地建立工作站8处。
2021年9月,为配合郑家湖墓地考古发掘,李澜、叶璐莹、李宗华等多位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常驻云梦工作站,进行出土文物保护研究工作。云梦工作站负责人李澜介绍:“简牍、木漆器等有机质文物,其实刚出土时并不‘上镜’,现在大家在博物馆看到的精美文物,需要文物工作者花费数年、经历多道工序,才能‘华丽转身’,与观众见面。”
依托于科研基地的发展和派驻专家的辛勤耕耘,近年来,云梦工作站不断发挥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学术研讨和机构交流往来的平台。近年来,工作站举办了“郑家湖墓地考古”“头蹄葬动物考古”等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10余场,还与荆州、西安、杭州等文物修复机构“联姻”,送修简牍、木漆器、青铜器、彩陶、丝绸等文物2000余件。
总分馆合力 博物馆展现新精彩
湖北省博物馆积极发挥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引领作用,与地市级博物馆共同探索总分馆合作模式。依托文物保护、陈列布展、文创开发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及丰富的馆藏资源,带动省内中小馆发展,云梦县博物馆就是湖北省博物馆首个与地方共建的分馆。
2022年5月,湖北省博物馆与云梦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协议,云梦县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工作同步开展,湖北省博物馆从多方面进行支持。
2024年初,云梦县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新馆设有云梦古代文明展、秦汉漆木器展、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等。展览设计精美、布局合理,展出了43枚秦简原件、10枚汉简原件及1枚战国木牍原件,同时展出云梦出土漆木器和秦简牍合集等研究成果。
社教工作方面,湖北省博物馆依托本馆“礼乐学堂”社教品牌,通过开展讲解员培训、荆楚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与云梦县文博场馆进行联动。2024年8月,湖北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钱红带队走进云梦县,为其举办的首届文化和旅游讲解大赛130余名参赛选手开展培训工作。钱红介绍:“这次培训的学员,不仅包括云梦县博物馆的专职讲解员、全县旅游景点的导游,还有县里宣传部、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中小学生也专门过来参加培训,这些体现了云梦人民讲好家乡故事的真心投入与执着热爱。在培训中,我们除了交流讲解工作技巧,还借用经典案例,探讨如何撰写讲解词,学员们听得非常认真,大家受益匪浅。”
云梦县博物馆是县级馆,人员相对较少,文创工作经验不足。湖北省博物馆积极对接,从文创研发、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三个方面给予支持。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何广介绍:“我们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和历史价值,结合本馆及云梦馆馆藏文物,如秦简、木漆器等,将文化元素与市场需求结合,推出具有荆楚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并寻找合作商家投产,将产品铺至云梦馆,共同将文创搞好搞活。”
云梦县博物馆馆长张宏奎向观众介绍焕然一新的场馆:“经过一年多的展陈提升,我们各方面工作都得以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一定要把珍贵文物保护好、展示好、利用好,让这里成为展现云梦历史文化的靓丽窗口。”
省地联动 共叙简牍故事
“古代公务员的工作笔记,现在看也挺实用?”“‘哥我没钱了,快点打点钱过来!’老祖宗也是这样伸手的?”2024年“五一”假期,湖北省博物馆主办“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展览,展出29件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和木牍。在该馆的微信公众号上,他们用搞笑生动的展览宣传语,吸引观众来馆参观。此外,还配合展览推出“喜”的角色扮演、知识讲座、社教专题和文创等活动,引发观展热潮。观众纷纷留言:“‘喜’之伟大在于对平凡工作之认真,值得学习。”“原来2000多年前的打工人,‘班’味和我们一样重。”“荆楚先民,筚路蓝缕,艰辛奋斗开拓者,创新创业创造文化遗产继承者们。”表达了对展览的认可和打工代言人“喜”的喜爱。
2023年10月1日,云梦县博物馆改陈升级后开放试运营。馆内人流如织,文物魔墙成为热门打卡点,很多小观众聚集在魔墙前,通过触屏点击查阅馆藏文物,了解简牍中记载的内容。观众对云梦县博物馆这次升级改造最直观的体会是:展览展示手段更加新颖、展厅布局更加合理。此外,在“十一”期间,云梦县博物馆还安排了多场多媒体动画讲解、3D互动体验等展项,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观展需求。
漫步云梦街头,可以看到道路两边的路灯杆、护基石、配电箱等城市基础建设中都植入了文化文物元素。湖北省博物馆与云梦县博物馆,通过总分馆制这条纽带紧密联系、协同联动,共叙简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