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位于多瑙河平原,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多瑙河流经匈牙利的北部和中部,为这个国家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匈牙利也被誉为“多瑙河上的璀璨明珠”。对这个万里之遥的中东欧国家,不少中国人能说出一些“门道”来,比如:金色的布达佩斯之夜、李斯特的曲、裴多菲的诗……
为期一个月的“多瑙明珠·相约河南——匈牙利文化艺术展”近日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启幕,约300件(套)匈牙利钱币、铜版画、邮票画、现代油画等集中亮相,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
一走进展厅,展柜中的几枚金币立刻映入眼帘,每一个走近的游客都会驻足拍照。那些钱币上的人像仿佛将观众带回到欧洲那悠长和深邃的历史长河中。展览展品主要来源于匈牙利钱币博物馆、匈牙利央行文化艺术中心,包括匈牙利钱币、铜版画、邮票画、现代油画等,汇聚了匈牙利从阿尔帕德时代、匈牙利王国时期、特兰西瓦尼亚公国、近代乃至当代的200余枚钱币实物,其中不乏圣伊什特万的银币、卡洛伊·罗伯特的金福林、玛丽亚-特蕾莎银币、1848年革命和独立战争时期的匈牙利硬币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退出历史舞台的潘戈硬币等精品,多角度呈现匈牙利历史发展脉络和经济、文化特色,为观众提供了深入了解匈牙利文化的机会。
匈牙利中央银行艺术与文化部中国市场拓展部负责人艾登介绍称,此次选择将匈牙利的钱币作为展览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于相较于抽象艺术,钱币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为人们熟知,其通俗易懂的特性便于大众通过这一视角去理解匈牙利的艺术与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一个展柜中,展出了一枚中匈建交70周年纪念章。纪念章上龙和图鲁鸟这两个神话形象象征着两个兄弟民族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而竹子则象征着中匈关系的稳固和长青。同时展出的还有2017年发行的一套12枚纪念币,以纪念蓬勃发展的中匈关系。
“除了钱币,我们还想分享一些真正的匈牙利艺术。所以我们带来了过去200年间当代和现代的不同画作。而铜版画与货币藏品组合在一起时,各自的颜色风格碰撞出一种奇妙的效果。”艾登说。
铜版画发源于欧洲,从15世纪发明雕版以来,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在欧洲各国已经形成非常繁荣的复制版画市场。匈牙利画家们对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对于国际艺术思潮的吸收和转化,对于本土艺术语言融入所做出的努力和实践,都体现在他们的版画作品中,彰显了匈牙利画家的思辨性、时代性和世界性。
比如阿诺德·格罗斯(1929-2015)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平面铜版画作品,包括《永生花园》《自然游戏》《巴拉顿湖》等都引起观众广泛关注。通过作者的个人视觉语言,展示了匈牙利的风景、城市和艺术遗产。这些具有匈牙利特色的符号图像,让观众充分欣赏当代匈牙利艺术景观。作为一位获得过科苏特奖和蒙卡奇奖的平面艺术家和画家、国家艺术家奖得主,同时也是蚀刻艺术的创新者,他的版画如蕾丝般细致入微,将人物和主题隐藏在童话世界的小屋中,将一个充满微笑的人面花卉、鸟类和仙女的童话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在他的作品中,没有多余的空间,各种元素按照儿童画的构图“融化”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阿诺德·格罗斯描绘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正如他在《诗学》中所说:“我们周围的世界有太多的烦恼、忧虑、悲伤和恐怖,是不应该让它们进入艺术的。”
一位匈牙利的来宾表示,郑州历史悠久,商韵深厚,能在这里偶遇匈牙利文化艺术展十分的惊喜。外宾们纷纷感叹,他们真正感受到了郑州这座城市的开放气质。
此外,邮票画和现代艺术作品也是重要展示内容。匈牙利邮票设计精美、印刷精致,在世界邮坛享有盛誉。邮票艺术作品是基于邮票的再设计,用邮票作画来表达独特的事物,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匈牙利邮票艺术作品的艺术手法混合了马赛克、拼贴和蒙太奇效果,这种艺术形式简称为“MoCoMo邮票艺术”(MoCoMo Art by Stamps)。邮票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素材,其本身已经是一种微缩艺术品,以小见大,有不同的寓意。艺术家尝试用邮票勾勒想法时,也是在赋予它们新的价值和意义。
据艾登介绍,来中国举办展览,他最为欣喜的是中国各大博物馆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达到技术标准的展柜,设备非常现代化。“未来,我们将争取在中国举办更多新的展览,并根据中国观众的喜好和博物馆的具体要求对展览内容做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希望通过文化实现情感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