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大思政课”建设理念,旨在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通过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包括文化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构建一个全程覆盖、全域渗透、全方位保障的育人格局。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也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
滨州市博物馆“行思致远”滨州市高校文博大思政课系列活动自正式启动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吸引了广泛关注。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工作小组等方式,明确文博单位及各合作高校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探索出了一条创新性路径,将优质的文博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知识与思想并重,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带来丰厚的精神滋养。
思政课设置了老渤海革命传统、滨州文物保护与考古、孙子兵法、黄河文化、滨州历史名人、吕剧传承发展六大主题系列思政课程,从不同角度展现山东滨州的历史文化底蕴、革命精神传承以及军事智慧沉淀,全方位、多层次地丰富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
多元汇聚,广泛参与,感受文博资源深融合
高校文博大思政课活动课程内容涵盖专题讲座、主题展览、光影启思、研学体验、手作课堂、志愿服务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专题讲座中滨州市博物馆邀请了多位知名学者和专家,围绕老渤海革命传统、文物考古、孙子兵法、滨州历史名人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讲解,带来了“英勇善战的渤海子弟兵”“让文物说话,探寻古遗址中的滨州历史”“学‘兵法’智慧,悟经管之道”“河魂海韵:滨州历史名人择要”等精彩讲座;由专业讲解员带领学生走进山东博物馆、滨州市博物馆、无棣古城博物馆、孙子兵法城等文化遗址,通过亲身体验和现场讲解,使学生对滨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通过手作课堂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物修复、竹简制作等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深刻感受到了文博资源的独特魅力与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全面调查,持续推进,树立思政教育品牌化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专项工作小组高度重视参与学子们的反馈意见,积极组织开展了详尽的调查问卷工作,旨在深入了解学子们的真实感受与需求,以便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程理解、提升各项能力及促进思想素养方面的有效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显著增强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同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根据数据分析,93.38%的参与者认为实践教学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有所加深,其中72.85%表示“非常加深”。学子们认为主题选择(85.43%)、教师讲解(79.47%)和活动组织(74.83%)等环节设计较好,但也指出实践时间过短(54.97%)等方面需改进。对此,滨州市博物馆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引入更多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的主题与资源,与更多高校、文博机构及社会各界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滨州文博大思政课的品牌化与创新化发展。
滨州文博大思政课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举措,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更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滨州市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砥砺前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滨州特点的思政教育工作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