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辛庄遗址商代铜鸮卣内发现蒸馏酒与铭文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郭俊峰 吴朦 刘秀玲

近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在组织开展大辛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修复研究时,在一件商代青铜器——鸮卣上获得两处新发现:一是在器内发现的存留液体证明是蒸馏酒,将我国发现蒸馏酒的年代上溯至3000年前的商代;二是在器盖内侧发现一个铭文“ image.png ”,这是大辛庄遗址新发现的又一个铭文(族徽)。

image.png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大辛庄村东南,是一处重要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集居址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商代聚落遗址。2010年6月至1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这件铜鸮卣即出土于此次发掘的一座规格较高的商代晚期墓葬中,同时出土的青铜礼器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其中铜鸮卣造型生动,做工精美,在山东地区同时代的考古发掘中极为少见。

2024年底,大辛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入选国家文物保护资金项目。修复过程中,铜鸮卣内液体标本被密封送往山东大学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证实是3000年前的蒸馏酒。中国蒸馏酒的起源研究一直是科技史和酒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此前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最早的蒸馏酒记录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灭亡后,蒸馏酒技术被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等欧洲和中亚地区的文明吸收和传播。中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开始用谷物酿造米酒,但早期蒸馏酒的记录一直是空白。直到辽金元时期,历史文献上才出现蒸馏酒在中国传播的明确记载,而考古发现的最早的蒸馏酒作坊是辽代的。因此研究者认为,中国的蒸馏酒技术是辽金元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从中亚地区学习掌握,经由草原丝绸之路带入中国并传播开来的。但是随着考古陆续发现汉代的蒸馏器实物,包括海昏侯墓出土西汉蒸馏器,西安张家堡墓地出土新莽时期蒸馏器,表明至少在汉代中国已经有了蒸馏技术。不过蒸馏技术是否被用来制作蒸馏酒尚不可定论。此后,烟台三十里堡汉墓出土的酒被鉴定为蒸馏酒,证明汉代的蒸馏技术已经被用来制作蒸馏酒,中国至少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已经独立发明了蒸馏酒技术。而大辛庄遗址铜鸮卣内的液体样品,检测为商代墓葬出土的蒸馏酒,将中国发明蒸馏酒的时间又向前追溯至三千年前,基本与古埃及发明蒸馏酒是同一时期,填补了商代至汉代蒸馏酒的空白。

铜鸮卣器盖内侧上发现的铭文“image.png  ”,目前学术界有“image.png  ”和“戎”两种不同释读。“执戈盾形者其族徽也”,这个图形有时为一人执一戈,有时为一人执一戈一盾,其含义是相同的。有此铭的铜器还见于殷墟西区族墓地,这一墓区的随葬品很丰富,出土铜礼器、铜兵器比例很大,反映了image.png 族在商代社会中地位较高。苍山县东高尧村也出土有六件带image.png 铭文的青铜器,是殷王畿之外最集中出土image.png 铭文铜器的地点。另外,济南市博物馆征集一件铜鼎上也有此铭文。部分学者认为子image.png 是商王武丁的兄弟行或是武丁的一位王子,苍山县东高尧村一带曾是商王朝的殖民地,或image.png 族的外服封地。另有部分学者认为image.png 属东方族氏,至迟在武丁晚期,image.png 族已活动在苍山附近。

大辛庄遗址作为山东地区最重要的商代遗址,一直被认为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此次大辛庄遗址出土有image.png 铭文铜器为研究大辛庄遗址的性质和地位、商王朝经略东方的方式、商代宗族组织、族群关系提供了新的文字资料。至此,大辛庄遗址发现的商代铭文(族徽)达到了7种。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6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