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件“元旦开笔”首次亮相 一睹“乾隆的祈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新春送福”系列活动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张小筑

“哇,把乾隆开笔都拿出来了。”“这保存得真好!”“咦?怎么从乾隆二十七年开始,写的内容都基本一样了?”……1月22日,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举办的“乾隆的祈愿”特展上,观众们被首次亮相的64件“乾隆元旦开笔”深深吸引。

据介绍,本次“乾隆的祈愿”特展上,首次集中对外展出一史馆馆藏从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嘉庆四年(1799年)间,乾隆帝所有的64件元旦开笔档案原件。

“元旦开笔”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祈愿。清代从雍正帝起立下规矩,每年正月初一日,皇帝就要在养心殿东暖阁进行新春开笔仪式。由于东暖阁的窗户称为“明窗”,故也称为“明窗开笔”。黄笺上,先用朱墨在中间一行写下吉祥语,再写两旁墨字。祝福语有“天下太平”“三阳启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等,写下的都是皇帝对新一年的希望。写好后便放入锦匣,子子孙孙“不必开看”。“元旦开笔”之礼,不仅增加了庄重的礼仪程序,而且在内容上也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政治意义和思想内涵。

一件件“元旦开笔”,犹如时光机,让观众有幸打开“时光胶囊”,体会乾隆皇帝的祈愿和他的“心路历程”。乾隆元年,刚刚继位时的他写下“所愿必遂所求必成”,想必这也正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之时;乾隆十四年,他最期待的事情是“早平金川奏凯班师”,因为这一年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到了最后关头,他还写下祝福“内外平安万事如意”,但早已熟读历史的我们知道,那一年奏凯班师的愿望是实现了,只是金川并没有真正平定;乾隆二十五年,五十岁的“十全老人”写下“武成功定,休养生息”。乾隆六十四年,年事已高、身体抱恙的他在黄笺上写下“万象更新,三阳启泰,和气致祥”,字迹已然潦草,纵然写上几笔也体力不支了。在写下这封祈愿的第三天,也就是大年初三,乾隆辞世。

image.png

image.png

“我喜欢乾隆五年写的这句‘不敢存丰亨豫大之心,但祈遂足衣足食之愿’,显得谦虚又可爱。”一位观众边看边与身边朋友讨论道。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无法到场观展的网友一睹乾隆“元旦开笔”真迹,展览期间一史馆官方视频号还实时进行两场线上直播,由专业学者进行讲解,带领线上观众聆听元旦开笔背后所蕴藏的真实历史故事,感受皇家及百姓对新年共同的美好期盼。

image.png

除了“乾隆的祈愿”特展外,当天,馆长送“福”活动也在同步进行。下午2时许,一史馆大厅内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观众们有序地排队,领取一史馆特别定制的新春福袋。据工作人员介绍,福袋内包括福字、春联、贴纸等,且均取材于馆藏档案中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御笔。此外,馆方还精心设计了满汉文合璧的“福”字印章和明信片,免费提供给一众集章爱好者打卡。

“这个福字是硬质版的,质量真好。今天正好过小年,来看看展览,还领了福袋。”郑女士一边说着,一边兴奋地向记者展示起福袋里的内容。

“这里经常举办展览,逢年过节也时常有活动。我已经连续两年参加一史馆的新春送‘福’活动了,去年的福字设计得非常有新意,今年的福袋更加充满惊喜。我也感受到了明清档案与节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我会一直支持的。”居住在附近,时常来馆里转一转的李女士表示。

据悉,本次送福活动是一史馆2025年“我们的节日”系列社教活动的开篇之作。2025年是一史馆建馆100周年,一史馆深挖明清档案资源,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推动明清档案工作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出更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社教文化活动。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5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