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里迎新春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四川博物院

昭昭如愿,岁岁安澜。辞旧迎来乙巳蛇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四川博物院继续深入开展博物馆里过新春活动,培育人民文化生活新风尚。

image.png

六展齐发贺新岁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是省级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2024年入选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2025年,四川博物院于新春佳节期间推出六大临时展览,为广大市民游客奉上跨年文博大餐。“石壁丹青——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敦煌考察文物展”,有近三分之一的展品为首次面世,呈现了张大千对敦煌艺术的研究与贡献,为观众带来一场学术与视觉的双重盛宴;“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通过马可·波罗的视角,窥见古代中国的繁荣和中西方的文明交流;“传承、创新、发展——四川博物院社会教育展”响应博物馆新时代要求,以开放、均等、研究的理念讲好川博教育新故事;“镇馆之宝系列特展:汉乐天府——四川汉代乐舞百戏艺术展”以陶俑之美乐,颂福启新年;“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数字展”采用多媒体数字化的新型技术展现了壮丽蜀道,讲述了蜀道长达三千多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与其相伴的璀璨历史人文光芒;“锦绣中华——四川民族文化特展”展现了四川民族地区多元、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image.png

多彩活动送祝福

为满足社会各界观众的文化需求,四川博物院将节日期间的活动也安排得丰富多彩,于正月初二至初七期间举办“万巳大吉——川博非遗新春集市”特别活动,观众可凭现场发放的预约券参加。此次新春活动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更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作相结合,民族扎染、掐丝珐琅、蜀艺竹编等环节伴随四川博物院六大特展共同氤氲新春的喜悦。活动还将邀请知名文化创意设计师与非遗继承人携手在现场展演,让非遗动态展示与静态文物展出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有趣、有年味的博物馆新春。

四川博物院“川博学苑”同期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在“大师画我也画——临摹创作体验活动”中,参与者在定制的任务单指引下,观览“石壁丹青”展厅,了解文物故事,体会画作意境,感受敦煌色彩底蕴,临摹张大千线稿。还将为青少年呈现“止戈为武——超轻黏土铜戈制作体验活动”。青铜戈是古代兵器中的典型代表,参与者可根据铜戈造型构思制作方法,选择相应颜色的黏土,通过塑形、划刻、组合等一系列环节,使一件件“青铜戈”在手中诞生。体验之余,文物造型、纹饰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也随之悄然走进了观众心里。还有不少亲子家庭喜欢的“多巴胺穿搭——亲子陶俑彩绘体验活动”和“八音齐奏——创意编钟体验活动”,可彩绘欢乐陶俑、DIY制作编钟等。在“岁岁拼安——陶瓷设计体验活动”中,观众将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制作瓷器,体验制瓷全过程,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瓷器。除了馆内活动以外,四川博物院还推出“大国印象”“北国之约”等赴北京、哈尔滨等地的省外研学活动,感受不同地方的人文风俗与自然风景。

体验中心迎新春

从去参观、去学习,到去社交、去休闲,“去博物馆”在当下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生活方式。春节活动期间,四川博物院“寻川·博物馆生活体验中心”面向观众全面开放。这个全新的公众服务空间,不仅可为游客提供全覆盖、可定制、高品质的博物馆文化服务,更将成为当下“博物馆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让巴蜀历史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火起来。在儿童阅读区为孩子们准备好了文博书本,可以尽情阅览;在沙龙讨论区可供三五好友相聚,探讨艺术文化,分享历史故事;在观众休闲区可供观众休憩,舒缓旅途的疲惫;在互动体验区,川剧变脸、中式插花、宋式点茶等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活动逐次上演……

到博物馆里过大年正在成为新时尚。乙巳蛇年是我国“春节”成功申遗后的首个春节,四川博物院将传统文化、非遗技艺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相融合,让基础服务设施更加方便和贴心,让展览、社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为观众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文化新春。        (执笔:刘桐汐)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98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