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向经典致敬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文宣

本报讯 2月8日19:30,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收官之作《经典重现》,在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频同步播出。

在此前近三个月,共十一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展演中,优秀的传颂人们在最后一期共同完成最终的传颂盛典,以“经典重现”为主题,用“千字文”“兰亭集序”“洛神赋图”“相遇妇好”四场传颂秀向经典致敬,以敬畏和热爱之心“传”文化瑰宝、“颂”时代华章。

在中华文明的漫漫长卷中,诞生了一件仅有千字的瑰宝——《千字文》,它包含着宇宙奥秘、社会规范和人生哲理,既凝练易懂又意蕴深厚,堪称“最精炼的百科全书”,成为历史上每一代中国孩子识文断字的蒙学读物,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与传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伴随着朗朗的诵读声,传颂人化身古代教书先生带领孩子们一字一句识读《千字文》,知来处、明事理,了解文明进程、熟悉万物规律。

在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中,有一篇佳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篇韵味无穷的散文,还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标杆,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和文人墨客竞相摹写,它就是《兰亭集序》。节目以魏晋风舞蹈传颂秀,配合国宝传颂人的精彩讲解,带领观众感受《兰亭集序》中文学与书法交织的魅力。在传颂人的讲述中,《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逐渐清晰。从《兰亭集序》的诞生缘由讲述王羲之在行文过程中情感的转变,由唐代书法家根据原作所摹写的五个主要版本,被称为“唐人五大摹本”。除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节目还带领观众欣赏与之齐名的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黄州寒食帖》。三幅书法作品都是书写者情感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得以从笔墨流转间窥见始终如一的浓烈情感、感受古人不朽的精神脊梁。

1800多年前,曹植挥笔写就千古名篇《洛神赋》,其后,东晋画家顾恺之用画笔将这篇文学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绘制出中国长卷故事画的鼻祖——《洛神赋图》。传颂人化身曹植与顾恺之,伴随着舞蹈演员的优美身姿,共同为观众呈现一场沉浸式话剧。

3000多年前,商王武丁开创了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史称“武丁中兴”,这一成就背后有一位女性功不可没,她就是妇好。在节目中,结合考古信息与数字技术还原的妇好(数智人)将与三位传颂人一起传扬华夏文明。“大家好,我是妇好,很高兴与3000年后的你们在《中国国宝大会》的舞台上见面。”妇好(数智人)与传颂人同台对话,在他们的交谈中,大邑商的全貌逐渐清晰,殷墟文明的繁华面貌在舞台上徐徐展开。众多宫殿庙宇建筑基址、纵横交错的路网、大量的手工作坊、发达的排水系统,都仿佛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商文明的辉煌与灿烂。

“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围绕十二个意蕴深厚的主题,精心铺展,《文韬武略》《情深意重》《风云三国》《妙笔生花》《旷世奇才》重点聚焦“人”,多元解读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名流大家的风云往事,以及他们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翩若惊鸿》《纹饰春秋》《见字如面》《壶中日月》《驰骋天地》《医道千秋》从乐舞文化、纹饰纹样、书信笔墨、酒文化、马文化、传统医学这六个角度,立体呈现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传”中华文明、“颂”国宝新声,节目让观众共同感受一场文化生命跨越千年的接力,再次从国宝读懂中国。

(文宣)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93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