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作为首次参加“文创年货节・在博物馆扭动起来”的博物馆,充分拓展线上推广渠道,在活动期间开通了“辽博文创”抖音小店,上线50余款产品,涵盖冰箱贴、书签、手链、挂件、毛绒玩具等多个品类。通过抖音平台的广泛传播,辽博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让更多人通过文创产品感受到辽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几年,辽宁省博物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文创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中赢得主动,成立文创专职部门,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合作模式,加快产品迭代,完善机制建设,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文创产品连续两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辽宁文化资源,发挥馆藏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加大研发力度,打造文创品牌
抓住“深耕传统文化内涵”和“满足观众多元需求”两大核心要素,努力推动辽博文创品牌化建设。以展览及馆藏为基础,提炼符号化文物元素,将文化附加与设计美感注入文创产品。如选取红山文化玉玦形龙(俗称玉猪龙)、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北宋徽宗瑞鹤图等代表深厚文化底蕴的馆藏文物,与50余家省内外优秀团队合作,从耳熟能详的文物中寻找新的亮点,创研观众有认同感的产品。如以唐仕女所簪时令鲜花为切入点,研发诸如簪花仕女手链、纸艺灯、盲盒雪糕、3D镂空本、流沙冰箱贴、精油皂等热销产品,进一步提升了簪花仕女作为辽博标志性IP形象的影响力。
增强创新创造活力,实施“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立足辽宁、辐射全省,推动文化与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与辽宁特色物产、知名企业、非遗传承人等跨界合作,深度融合,以辽博IP赋能辽宁特色物产迭代升级,打造辽宁文创好礼。积极寻求与当地优质生产商的合作,研发的簪花、玉猪龙系列玛瑙、岫玉饰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创意、精湛的工艺俘获一众年轻观众。先后与多位手作艺人、非遗传承人合作,创研了鲜花饰品、丝绣手绘、剪纸、皮雕、绳结、掐纸、点翠等系列文创。联名喜茶开设了全国第一家博物馆店,推出的周边文创成为众多喜茶和辽博粉丝的特别福利。在跨界联名方面,辽博与省内外知名品牌,如和玉缘、德氏、蒲缇、万德福、中国邮政辽宁省分公司、中国电信辽宁省分公司等积极合作,打造辽博特色店,拓展文创服务维度。
拓展创意营销思维,打造文化消费新场景
2024年先后在展厅一楼、三楼建设了“辽博雅集(艺术品商店)”,分别以馆藏《簪花仕女图》和“三燕花树状金步摇”为主题,通过装置、置景、色彩、灯光等手段,打造有故事、有主题的场景式文创空间,营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辽博文创通过“走出去”满足更多观众需求,发挥宣传载体的积极作用,先后在桃仙机场、中街、辽宁大厦等游客密集地开设授权专营店,展销结合,加强口岸、商圈及文化地标区域的文创销售服务。2024年先后开通天猫、京东“辽宁省博物馆旗舰店”,扩展线上销售渠道。探索收费展模式,首个收费特展“群星璀璨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效果良好,展览与文创同步上线,开启消费新体验。
加强文创IP孵化,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2024年联合中国电信辽宁省分公司推出“辽宁省博物馆首届文创设计大赛”,打造集创作、展示、转化、推广、销售为一体的孵化平台,以大赛为契机,提升文创成果转化和造血能力,完善文创产业链发展,助力区域合作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吸引扶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文化企业投身文创发展。
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加强区域资源整合
2024年策划推出的“探星——全省博物馆文创优秀作品展”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全省17家博物馆及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展览通过 “助力文化传承”“赓续红色血脉”“文创孵化焕新” 三大单元,全方位呈现辽宁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的突出成果。这是全省范围内首次举办的文创作品展览,反映了当前辽宁省文创工作蓬勃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也是辽博深入发挥行业引领力量,加强区域博物馆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的一次创新实践。未来,各方将以此次展览为新起点,积极探索区域文创发展新路径,全力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