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0日,重庆市“四普”工作推进会议暨文物局长会议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文物局长会议、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等精神,深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回顾2024年工作,安排2025年主要任务。
会议指出,2024年,全市文物系统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践行文物工作要求,推动全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工作保障、保护管理、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
会议强调,要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四普”攻坚战,确保交出一份“四普”高分报表。集中力量攻坚新发现,加大新发现文物调查力度,确保重点区域、消落区调查、重点行业、特色资源全覆盖。严肃精准推进消失文物核查问责,建立台账清单,做到严肃核准消失、撤销文物,严肃依法提级处理,严肃推进线索移交。一抓到底构建权威准确的数据库,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信,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尽快完成数据报审,扎实开展文物登记公布。
会议要求,全市文物系统要加快实施“1345”行动,进一步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文物保护利用标志性成果。大力实施文物系统保护工程,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实施一批影响重大、集中连片、带动性强的项目,完善文物法定工作,全面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统筹推进文物、历史建筑、非遗等保护传承。大力实施文物平安建设工程,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压紧压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管理使用人直接责任,加大文物巡查频次和力度,健全文物防灾减灾体系,完善文物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社会监督衔接等机制。大力实施文物考古研究工程,深入实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以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蜀道考古为抓手,系统发掘巴文化代表性遗址,构建巴蜀地区文明标识,建好用好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推动大足石刻、红岩等申报国家文化地标,树立“大考古”理念,推进考古多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实施文物活化利用工程,推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保护利用成果,建设成渝古道、川渝石窟寺等文物主题游径,打造红色游、三峡游、石刻游、抗战游等精品线路,推动博物馆提质发展,推进白鹤梁、中国传统盐业遗产、蜀道(重庆段)、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申遗。大力实施文物夯基固本工程,系统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措施,夯实队伍建设,推动力量匹配与保护任务相适应,夯实科技支撑,建好用好巴渝文物数字化应用。
重庆市各区县文物局、两江新区社发局、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万盛经开区文物局,区县文管所,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机关有关处室、直属文博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市属重要博物馆主要负责人参会。 (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