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东距长江25公里、西距巢湖30公里。遗址北望太湖山,南临裕溪河,坐落于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十里长岗的南端及两侧平地上,海拔6~25米。是一处距今5800~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

遗址于1985年发现,先后于1987、1998、2000、2007年进行5次发掘;2008年以来持续进行系统的调查、勘探,并于2013~2017年进行5次发掘。初步确认遗址有内、外两条壕沟。内壕与裕溪河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内壕以内是主要的生活区,面积近50万平方米。外壕仅有西段和北段西部。内壕以北为墓葬区,处在岗地的最高点,以一处略呈方形的祭坛为核心。在祭坛之上和周边,分布着数十座墓葬,随葬品以玉石器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玉器有人、龟、版、鹰、龙等。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2024年,凌家滩遗址发掘地点主要有三处:一处位于岗地东南端的大型公共建筑地点;一处位于外壕北部缺口处;一处位于墓葬区西侧地点。总发掘面积约4000平方米。

大型公共建筑地点

位于岗地东南角、内壕中部,以大面积的红烧土堆积为特点。

该红烧土分布范围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8米,东西宽40米,边界较直,东北角被明清堆积破坏,现存面积约2700平方米,复原总面积约3400平方米。

中部红烧土堆积普遍厚1.5米,堆积中包含少量陶片和大石块。

红烧土底部各区情况不一。以全面清理发掘的北部为例,西北部红烧土堆积较薄区域底部为一房址。

红烧土西界外侧区域推测应为平行分布于红烧土西侧的大型建筑台基,其与红烧土遗迹共同组成一处超大型的公共建筑基址,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

通过2020~2022年2000平方米的揭露发掘,确定了该大型红烧土遗迹的范围、结构、堆积和年代,初步认为该大型红烧土遗迹年代为凌家滩文化最繁盛的时期(距今5500~5350年)。红烧土堆积下层和西侧存在一处大型的公共建筑基址。

image.png

外壕地点

为配合外壕遗迹保护展示项目建设,同时为了解外壕北部缺口是否有防御设施以及外壕的具体结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739平方米。

发掘结果显示,外壕位于凌家滩岗地北端的北侧,紧邻岗地,外壕口宽45米、底宽25米、自深2米,底部有厚达0.2~0.5米的凌家滩文化晚期陶片。南侧即为岗地,且岗地堆土里包含有碎石块,应为开挖外壕向南侧堆土而成。岗地与外壕的落差达6~9米,再加上较宽的外壕,能起到积极的防御功能,同时,外壕还能起到蓄水和垃圾倾倒场所的功能。

墓地西侧地点

为了解墓葬区周边遗存情况,2021年10月至2024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区西侧地点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1200平方米。

共发现新石器时代灰坑2个、祭祀坑1个、汉代墓葬5座。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绝大部分出自祭祀坑,主要是石器、玉器和少量陶器。

祭祀坑是本次发掘的重要发现。平面形状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4.1米,东西宽3.5米,深度32厘米。填土上部是大量的火候极高的红烧土块,之下为大量的残碎的石器、少量玉器和陶器,共出土器物260余件,其中石器140余件、玉器70余件、陶器40余件。

石器以钺占绝对多数,拼合后完整石钺60余件。其中一件长38.3厘米,上宽24.3、下宽28.5厘米,为凌家滩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石钺。

玉器多为残碎小型饰品,有少量新器形,如齿轮形器、椭圆形牌饰、梳形器等。其中一件龙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一端阴刻成猪龙首形,略上翘,另一端为尖锥形。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陶器有杯、鬶、鼎、大口尊等。其中2件彩陶葫芦形壶较有特色。

此外,为了解祭祀坑周边遗存情况,对祭祀坑西侧岗地斜坡及西侧平地区域均进行发掘,了解到该片区存在较丰富的文化层堆积区,包含大量的陶片,推测应为在岗地上部进行祭祀活动时倾倒垃圾之处。同时,在堆积的南侧和内壕之间,发现有大面积的石子膏泥层堆积,推测可能为开挖内壕时的沟底堆积堆筑在此,兼具道路和活动场所功能。

通过本阶段发掘,了解了墓葬区西侧同时存在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扩大了墓葬祭祀区的范围,证明整个岗地中部区域都是事先有着统一规划的墓葬祭祀场所。

价值和意义

凌家滩祭祀遗存的发现,为研究复原当时祭祀场景提供了鲜活的资料,完善了对墓葬祭祀区布局的认识;200余件器物的出土,丰富了凌家滩陶器玉器的种类;龙首形玉器等特殊玉器的出土,对研究中国史前用玉制度及对历史时期礼制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以大型红烧土遗迹为代表的大型高等级公共建筑的发现,深化了对凌家滩聚落布局的认识;证明凌家滩存在超大型的高等级的公共礼仪建筑,并且存在明确的祭祀功能;为大型墓葬、精美玉器的存在寻找到了相匹配的高等级的生活遗存。

作为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代表、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关键地点,凌家滩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关键的资料。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5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