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春,河南博物院开展多样活动,与各方携手合作,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助推中华文化“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秀出中国风采,共同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豫博文创点亮非遗新春
“汉风古韵扬四海,华夏新声动五洲。”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一场名为“新春有礼·一起过节”的中国文创新春海外推广活动在全球多地热烈展开。活动于2025年1月中旬启动,持续至元宵节,海外传播覆盖美国华盛顿、阿联酋迪拜、肯尼亚内罗毕、西班牙格拉纳达、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等113个国家和地区。
在本次活动中,河南博物院精心筹备,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借助“华服来潮”系列的多款马面裙,向世界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河南博物院“华服来潮”系列马面裙巧妙融合了现代新中式风格与古代服饰、文物等多种元素,不仅展示了多种中国文物的独特纹饰与审美品位,更将东方美学千年的沉淀以现代方式呈现给全球观众。
其中,步步生莲新中式马面裙,从莲鹤方壶中汲取灵感,融合传统与现代花纹,运用纺织金工艺在裙摆织暗纹,呈现仙鹤立莲瓣间的纹样,寓意吉祥如意、步步生福;芦花雁影马面裙,以清代边寿民《芦雁通景屏》为灵感,选用卷银纱面料,借助传统印刷技艺精准还原画中芦花雁影,寓意着岁月静好、平安顺遂;四神纳吉马面裙,取材西汉《四神云气图》,运用仿妆花工艺,结合特制印染技术,展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与云气交织的神秘纹样,寓意四方守护、福泽绵长。这三款马面裙,以其独特的设计与文化内涵,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文创产品深刻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民族自古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愈发活跃。在阿联酋迪拜,专业模特试穿中国传统服饰马面裙,向观众展示东方服饰之美。在美国华盛顿,主持人在镜头前惊喜地观赏着这些匠心独运的文创产品,和家人共享这份来自东方的心意。在肯尼亚内罗毕的阳光下,主持人在直播中将这份来自东方的惊喜传递给万千网友,直播间内欢声笑语。外国朋友在体验过程中惊叹:“中国文化太深邃了,每个细节都有故事!”他们用汉语祝福道:“蛇年大吉,新春快乐”。这些承载着深厚中国文化底蕴和东方美学韵味的展品飘洋过海,为全球友人送去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华夏古乐奏响东方旋律
2月6日,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与河南卫视共同举办了《我们的春节》晚会。这是自2024年12月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首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庆祝活动,成为春节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来自世界各地70多个国家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国际友人以及600余名观众,共同参加了这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视听盛宴。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应邀在此次活动中演出,将中国历史好声音奏响在世界大舞台上。华夏古乐团于2000年成立,在24年的时间里,携千年古乐走遍了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土耳其、卢森堡、韩国、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此次法国之行,也将成为乐团对外交流的又一重要事件。
法国巴黎当地时间晚7时,“中华第一笛”贾湖骨笛(复制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1号大厅悠扬响起……信阳楚墓出土的2500年前的复原音乐文物漆绘锦瑟,以及中国传统乐器筝、琵琶、竹笛、中国大鼓等演奏的《春节序曲》,揭开了晚会的序幕。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特意为此次活动重新创编了《春节序曲》:用8000年的贾湖骨笛作为引子,象征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为贴合乙巳蛇年的文化特点,在乐曲中间加入了传统器乐合奏《金蛇狂舞》的变奏,三段式结构层层推进,让中国春节的独特魅力与热闹氛围感染现场的每一位观众。这次晚会上,华夏古乐团首次与驻法青年古筝演奏家彭静旋合作;与青年演奏家刘雯雯合作带来的《百鸟朝凤》,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春节生机勃勃的景象。
华夏古乐团还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广场进行了音乐快闪活动。精致的古装复原妆造、热闹非凡的《春节序曲》让巴黎民众近距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丰富与多姿。与著名歌唱家雷佳一起唱响最能代表中国神韵的歌曲《茉莉花》,展现了中华文明清新与优雅的审美意境。
河南博物院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中国文创新春海外推广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海外观众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新时代,河南博物院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路径,发展文博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开发更具互动性和沉浸感的文创产品,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加大在文化创新和传播方面的投入,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