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文博之旅:探寻晋北历史文脉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记者 续红明

“这些彩塑太美了!”来自昆明的王晶轻声赞叹,她拉着孩子的手,一边参观一边讲解,在大殿里伫立许久。

正月初二,晋北晴冷,洪福寺里游客络绎不绝。这个春节,王晶一家先去了五台山,顺路寻访至此,接着要去忻州古城游玩。

“跟着悟空游山西,相约忻州过大年”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宣传语,更是很多人乙巳春节的出行选择。

image.png

不止有五台山

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忻州古城日均接待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同比增长9.06%。春节民俗、文艺演出、非遗体验、戏曲展演、夜景灯展、巡游街演等活动,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忻州古城声名远播,人气持续攀升,已成为晋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忻州,古称秀容,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忻州建城历史可追溯至东汉年间,这里曾是连接冀、陕、蒙的商贸集散地,也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融合带,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三关总要”“晋北锁钥”之誉。

2024年,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网,主要取景地山西受到广泛关注,带动了晋北古建筑的热度持续飙升。这款游戏在各省市的36处取景地中,山西占27处,其中忻州就有6处,分别为南禅寺、佛光寺、南山寺、金阁寺、佑国寺、惠济寺。这些取景地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春节前夕,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先后在保定、天津、北京举办“跟着悟空游山西,相约忻州过大年”推介活动,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展示忻州独特的文化文物资源。

忻州市现存288处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类型以古建筑居多。全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有两座在忻州,依附于古建筑中的彩塑近万尊,寺观壁画达两万多平方米。“过去,大家知道五台山,也可能知道雁门关,但很有可能不知道有忻州。”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局长路向东表示,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骨,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历史文化价值就是忻州的支撑所在。随着《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爆火,全球各地的网友渴望了解山西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巧夺天工的古建艺术,也对晋北文化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福寺,坐落在一座土台之上,远看平平无奇,拾阶而上,步入寺门和大殿,一组宋代彩塑让人叹为观止。这些彩塑姿态生动,惟妙惟肖,是五台山地区寺庙彩塑的瑰宝,对研究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有重要价值。

“《黑神话:悟空》带动了很多对文物感兴趣的游客来到忻州,除了游戏中的6处忻州文物景点必看,国保洪福寺人们走过路过也都会进来看一下。”当地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和一所大学共同开展洪福寺彩塑和壁画的活化利用项目,在做好保护的同时对彩塑、壁画进行数字化展示。

博物馆里品物读史

新春佳节期间,忻州市各博物馆以“博物馆里过大年”为主题,精心策划、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和游客参与。长假期间,忻州市各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64313人次,家庭亲子游、外地游客明显增加。

忻州市博物馆策划了“剪纸迎新春,共庆幸福年——新春剪纸盒制作”“巳巳如意,线钩巧思——搓搓绣手工DIY”“博古通今贺春节,雕版拓印启新历——蛇年新春拓印日历活动”“传承千年韵,守护万家安——新春元素年画DIY”等7场主题活动。定襄县河边民俗博物馆、原平市博物馆、五台县博物馆、繁峙县博物馆、宁武县博物馆、岢岚县博物馆、偏关县博物馆、徐向前元帅纪念馆、山西秀容书院博物馆等推出多场节庆活动,展现晋北年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条精神纽带。”‌忻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节日期间,不少游客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观众反馈说,他们更注重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的人文体验,参观博物馆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为忻州古城里的醒目地标,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选址在忻州西南最高处九龙岗源头的文昌祠旁。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和西学东渐,秀容书院于1902年改制为新兴学堂。它不仅是忻州文化象征,也是山西近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承载着忻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传统。

秀容书院博物馆位于秀容书院下院,设有“九原文脉”“秀容弦歌”“前贤遗珍”“百年风华”四个主展区,全面展示了忻州的历史文化脉络、教育发展以及红色革命历史。元好问《续夷坚志》、傅山《霜红龛全集》、徐继畬《瀛环志略》等文献,清代秀容书院的文昌祠界画、科举考试试卷,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以及教材等展品,诠释了“文跻九原,雅出秀容”的文化内涵。秀容书院博物馆工作人员王婷介绍,除了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展示,该馆在乙巳新春特别推出了“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展览,以年画艺术的形式展现忻州非遗,营造喜庆的节日氛围。

秀容书院博物馆还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云际青山·读书山房上元雅集”,以纪念元代诗人萨都剌为主题,以“八方翰札”的形式,展出相关诗词作品。被誉为元代词人之冠的萨都剌与白朴离世几乎处于同一时期,距元好问归葬故里五十载。可以说,金元之际,地处北中国的忻州,在一个世纪的岁月里,相继孕育出三颗中华文化史上交相辉映的灿烂之星。

在忻州遇见长城

“三关平列势逶迤,日落连城鼓角多。”说起忻州明长城,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最为知名,合称为“外三关”。

乙巳春节,寒风凛冽,冰雪未化,但“三关”文旅热度不减。雁门关景区日平均接待游客超万人;代州文庙MR儒学体验项目,吸引游客沉浸式感受儒家经典文化;在偏头关,长城与黄河交汇之处,游客成批到来,让昔日安静的老牛湾喧闹起来。

“三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也是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军事文化价值的文物遗址。忻州辖区的长城有478公里,明长城和早期长城各占一半,长城资源丰富多样,涵盖烽火台、关隘、堡寨等多种类型,形成了独特的边塞文化景观。

忻州市文旅部门积极推动“三关联动”机制,通过资源整合与集聚,吸引更多人深入了解忻州的长城文化。作为线性文化遗产,长城在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继续向世人展现其独特魅力。记者了解到,2021年启动建设的忻州长城博物馆,目前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陈列布展。

“跟着悟空游山西”带动文旅热,忻州市及各县相关部门在接住这波“泼天富贵”的同时,全力做好“宾至如归”的后半篇文章。通过完善文物景点周边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文化体验项目,进一步扩大了忻州文博的影响力。

忻州已连续两年举办“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长城摄影展、长城书画展、“宋辽长城与忻州文化”学术活动等,多角度阐释长城的独特价值,让忻州的长城文化符号深入人心。

忻州文物资源多,但较分散。“下一步,在传统的山西游线路之外,我们要打造忻州专线游,更好地把古建筑和其他文旅资源整合起来展示,便于大家了解忻州、走进忻州。”路向东表示,忻州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承续与提升,关键在于留住古韵、焕发新彩。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14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