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属性”让陈列展览活起来——以醴陵市博物馆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潘国文

当下,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提升,博物馆也日益成为人们参观旅游、开展研学、沉浸体验的公共文化空间。湖南省醴陵市博物馆立足馆藏特色和价值属性,以“四个属性”为着力点,注重传承挖掘本土的红色文化和陶瓷文化,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发展,推动展览陈列高质量发展,推出了一批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陈列展览。2024年5月,醴陵市博物馆成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年共接待参观团体、单位1600场,参观人数达14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紧随时代属性

醴陵博物馆秉持中国陶瓷文化和本土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断创新展览形式和内容。一方面秉承“强基固本,自身主办”的理念,利用地方陶瓷文化特色优势和红色文化底蕴深特点,设有“彩瓷之都——醴陵瓷业之路”“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基本事迹陈列”“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复原陈列”,2024年还举办了“‘人民至上’醴陵市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主题展”和“毛泽东与醴陵”专题展,来馆观展游客络绎不绝,参观量达15万人次;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走出去、联合办”的战略发展目标,深度挖掘湖南醴陵釉下五彩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加强与国内各地博物馆进行展陈合作和交流,与湖南博物院、益阳市博物馆等单位共同承办“‘湘瓷·湘韵’湖湘瓷器展”,与湘潭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瓷湘有礼:湖湘瓷器展”等,不断突出地域陶瓷文化理念,满足了异地公众全面深入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需求,彰显了醴陵釉下五彩瓷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史地位。

image.png

永葆创新属性

在创新中追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为解决醴陵陶瓷博物馆原有展览体验性不强、展陈文物精品数量少等问题,2020年醴陵陶瓷博物馆进行了提质改造建设。2021年建成了建筑规模达1.7万平方米的专题性博物馆,全面展示传播千年窑火、生生不息的醴陵陶瓷历史。创新展览陈列,采取“文化+”多业态模式,利用数智化、多媒体相融为一体的方式,发挥文化内涵和科技支撑的力量,如立体式呈现制陶瓷七十二道工序、沉浸式展现湖南瓷业学堂学子们学习瓷业技术,等等。利用声、光、像等高科技手段,运用智能化、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以“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展陈方法,为文物赋予科技力量。

将馆藏文化元素融合数字技术。为让观众在动态演绎中更加深入了解和感悟陶瓷文物的文化内涵,醴陵市博物馆推出了“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千年湘瓷主题展”“百舸争流”等特色展览项目,用“活”创新展陈方法,将展览与科技、艺术相结合,凸显醴陵陶瓷文化、人文历史,增强了地方区域文化的辨识度,更好地发挥地方博物馆文化教育的功能。展览紧追科技创新,利用3D数字化和影像化展示,通过高精度数字影像对重点展陈实物进行定格保护和推介,以更鲜明的主题、更丰富的内容、更新颖的形式,为公众创造创新型、体验型的展览形态,全新生动地诠释了展陈文物价值,也为博物馆进一步聚焦人气。

坚持群众属性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展览方式和办展主体不断发生变化,陈列展览也由单一化逐步走向多元化。醴陵市博物馆不断厘清展览工作思路,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打造数字展览平台,推出数字化陈列、云博物馆展览、大师专栏等线上服务,让越来越多的馆藏文物特色资源打破时空局限,走出馆舍小天地,走到千家万户的百姓生活中。

此外,醴陵市博物馆还充分借助相关单位和社会力量,联合推出一些为群众服务的展览。2024年12月,与株洲市李东阳书院、醴陵书法家协会、醴陵市美术协会等协会组织共同承办“翰墨丹青故乡行——唐湘子书画作品巡展醴陵站”展览。另外,湖南省市县文艺联合会、工美协会、书法摄影协会、机关单位也纷纷把醴陵市博物馆当做自身文化艺术的展示窗口,举办书法绘画艺术、成果类展览。2024年5月,醴陵市消防救援大队在醴陵市博物馆举办“践行训词精神五周年成果展——醴陵消防这五年”;2025年1月,醴陵市文联和醴陵市书法协会共同在醴陵市博物馆“醴陵市首届清如杯中小学书法大赛作品展”。

近年来,醴陵市博物馆持续不断推进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展览走进乡村、走上课堂,通过对馆藏的艺术结晶(瓷、书、画)等作品展览,努力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帮助更多群众通过体验与互动认识与掌握地方底蕴深厚、内容丰富的文化,以移动博物馆的方式将展览打造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第二课堂”。

注重服务属性

讲究展览服务与科学利用相协调。针对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在遵循对环境的最小干预原则前提下,醴陵市博物馆根据陈列实物和展示内容合理划分展览区域的大小、形状。布局设计中,充分考虑观众流线的设置、视觉引导设计、灯光照明效果等。如在陶瓷博物馆二号馆实施外围梯形环绕和内置阶梯式观览路线。展陈中注重设施、色调、大小、位置等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让观众拥有沉浸舒适的观展体验。

突出展览服务与社会需求发展相协调。醴陵市博物馆将文化与发展相呼应,开展线上线下“活”用陈列展览方式,策划推出一批多体验系列展览项目,支撑地区文化艺术的社会服务。充分发挥陈列展览的系统性作用,做好展览项目实施,改造参观旅游、研学体验等所需的硬件设施设备,如增加智慧语音导览服务系统、在母婴室增加硬件服务设施,增加智能手机充电设施设备等,多方面补充符合现代需求且相对舒适的辅助服务设施。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307s